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牢记“四个必须” 建设“四个湖滨”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湖滨力量 
市湖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先彦

牢记“四个必须” 建设“四个湖滨”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湖滨力量

发布日期: 2023-05-29来源: 宿迁网访问量:【字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了“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并赋予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的重大任务,为江苏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以来,市湖滨新区坚持以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一着不让抓经济、谋发展,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5月份通过文化和旅游部综合认定,成为全国第61家、全省第7家、苏北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填补了淮海经济区没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空白。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自觉把“四个必须”作为重要遵循,锚定加快“四个湖滨”建设这一主题主线,充分发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优势,铆足“走在前列”的闯劲干劲拼劲,全力实现更高颜值、更有活力、更加幸福、更为奋进的高质量发展,以一域之光为全市全省大局增光添彩。

一、持续擦亮“可爱湖滨”底色,努力实现“更高颜值”的高质量发展

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市湖滨新区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就是绿色生态,我们将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乡空间布局,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精心绘就“干净有序、可爱湖滨”新画卷。

答好绿色生态“基础题”。始终把骆马湖保护摆在“头版头条”位置,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坚决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化实施生态修复、岸线开发、面源污染防治等工程,大力推进骆马湖湿地、三台山林地等生态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河湖全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积极探索骆马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全市人民守护一泓清水、保障河湖安澜。

答好湖城相依“融合题”。充分借鉴国内外滨水城市生态宜居建设理念,按照“三线三区”规划要求,将山水元素与全区建筑、景观设计有机融合,以独特的水韵魅力,持续彰显湖滨水美形象特征。积极与知名城市运营商合作,加快上相湾万达文旅城、宿迁学院新校区、宿迁市民中心、骆马湖渔业风情村等重大城市功能项目建设,高颜值打造滨湖特色现代化新城区。

答好水美乡村“特色题”。依托三台山及骆马湖东岸线的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在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水美田园乡村风貌,不断提升农村居住舒适度、生活便利度、环境友好度,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城镇,打造美丽河湖的“鱼米之乡”湖滨样板。

二、持续激发“活力湖滨”动能,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湖滨新区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全市文旅产业、数字经济、膜材料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我们将拓宽视野、抬高标杆,推进文旅、膜材料、大数据“三大主业”提质增效,全面激发“产强业兴、活力湖滨”新动能。

更高水平擦亮文旅融合品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依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字招牌”,挖掘骆马湖、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皂河龙运城等资源优势,丰富沙雕节、音乐季等品牌节庆内涵,着力打造特色旅游业态、旅游产品,积极拓展水上和环湖运动项目,探索建设大型休闲度假综合体、露营基地、婚庆产业链,精塑骆马湖旅游品牌,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全区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较“十三五”末实现“两个翻一番”,成为淮海经济区首选休闲旅游目的地。

更大力度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积极谋划成立市膜材料产业园,全力支持双星“链主”企业发展,加快高功能聚酯膜、光学膜二期等双星百亿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省级智能车间、省级互联网标杆工厂等创建,统筹推进1平方公里拓园工作,为膜材料产业链关联企业开拓发展空间,确保2025年膜材料产值突破200亿元,打造全国知名膜材料产业高地。此外,大力推动达利食品、润凡科技等重点企业发展,确保全年销售收入均突破15亿元。

更宽视野打造数字经济生态。抢抓全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放大省大数据产业园政策效应,持续深化与京东集团合作机制,加快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二期等数字项目建设,加速拓展“大数据+文创”“大数据+生物医药”等特色链,数字文创方面以风云动画为龙头,加快推动风云大厦、风云学院等项目落地,打造全国动漫产业高地。到“十四五”末,招引数字经济实体企业300家以上、培育亿元以上骨干企业30家以上、大数据+产业收入超300亿元,建成华东地区一流的数字经济产业基地。

三、持续打造“幸福湖滨”高地,努力实现“更高品质”的高质量发展

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以深厚为民情怀持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倾心打造“安居乐业、幸福湖滨”新高地。

着力提升获得感。坚持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建设幸福湖滨的着力点,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创业就业。围绕“宿有千香”品牌,打造地方农产品特色品牌,依托霸王蟹产业、骆马湖夜经济,积极引导集聚后备箱集市、湖畔直播等新业态,统筹推进旅游富民、创业富民、电商富民行动,不断拓展富民增收渠道,让霸王蟹成为富民兴农的“致富蟹”,让骆马湖碧湖银滩成为老百姓的“金滩银滩”。

着力提升幸福感。接续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全面深化与南通海门合作办学,有序推进湖滨第一初中、湖滨高中、职教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全市教育高地。坚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理念,持续提升医疗、养老品质,加快推动湖滨人民医院、养老中心改造提升等民生项目,全域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切实提高全区医疗和养老水平,让“窗明几净、欢声笑语”成为养老院“标配”。

着力提升安全感。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入全市智慧治理大格局,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夜经济”管理服务,做到“夜经济发展到哪,管理服务就跟到哪”“摊点不走、警灯不灭”,全力推动平安湖滨建设迈上新台阶。围绕“真情、明理、依法、下访”八字方针,持续优化信访诉求“分级负责”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紧盯薄弱部位和关键环节,统筹做好消防安全专项行动、“两个年”行动,切实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持续营造“奋进湖滨”氛围,努力实现“更高素质”的高质量发展

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将以“四敢”要求为引领,接续开展“讲党性、守规矩、比奉献”作风建设大提升行动,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全面展现“夙兴夜寐、奋进湖滨”新形象。

激发敢为的“动力源”。坚持用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加强新时代党建工作,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计划和“紫薇花开”强基固本工程,统筹实施“头雁竞飞”振兴村集体经济、党建引领助推产业链发展、基层干部专业化体系建设等重点项目,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紫薇花在骆马湖畔绚丽绽放。

磨砺敢为的“真本领”。持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能熬夜、连轴转”的奋斗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一流目标激发一流干劲,以一流干劲创造一流业绩,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系统观念抓好干部队伍育选管用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宿新锐”培养计划,着力锻造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契机,向书本要知识、向企业问需求、向群众学能力,行“踏石”之举、务“抓铁”之实,全力营造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

锤炼敢为的“硬作风”。持续激发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锐气,以更大的胆识、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取得更大突破。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价值导向,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为创新者开道,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积极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