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宿迁市“三水共治”引领现代水网高质量建设

发布日期: 2025-07-23 来源:市水利局访问量:【字体:

近年来,宿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构建国家水网的战略部署,立足“水润之城”目标,奋力推动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锚定“淮沂安澜・生态画卷・全域幸福”长远愿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高水平保护的动态平衡,破解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的城市“三水共治”协同难点,聚合安全保障、绿色低碳、融合创新、管理改革的驱动合力,以系统集成、生态修复、融合发展、数字赋能、产业赋能五路并进,创新“12345”(一个目标引领、两大关系统筹、三网协同筑基、四力融合驱动、五路并进突破)现代水网“宿迁模式”。

以规划为引领,统筹“三水共治”顶层设计。宿迁因水而生、依河而兴,抓好“三水共治”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2022年以来,宿迁构建“1+5”水网规划体系,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级水网建设规划、率先完成县级水网建设规划全覆盖,并以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为基础,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着手,从水资源高效利用配置、水环境质量根本改善、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治理体系健全完善等方面出发,用“源头治水、系统治水、科学治水”的理念,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一体研究谋划城市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推进“三水共治”多空间、多维度、多领域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力,构建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以建设为依托,夯实“三水共治”协同基础。宿迁紧抓市级水网先导区、海绵城市示范市建设、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等有力契机,着力做好“三水共治”协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推进“流域、区域、城市、社区”四位一体建设,统筹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和循环、再生水利用配置、控源截污综合治理、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河湖生态修复等工程,奠定“三水共治”成效发挥的基础。自2023年以来,宿迁中心城区累计完成治理牡丹江河、清水河等河道30余条、180余公里,为城区提供超4500万立方米的调蓄空间;完成七堡枢纽、十里长河站等水源节点工程,增加城区水源补给能力超30立方米每秒;完成地下管网更新改造超720公里、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60余个、入河错混接改造300余处,有效降低入河污染;完成再生水利用配置管网铺设超150公里,再生水利用量累计超8000万方、利用率突破28%;完成朱海水库、牛角淹、月堤湖等水生态修复项目,增加调蓄面积2.6平方公里、调蓄容积超600万立方米。

以调度为手段,发挥“三水共治”综合效益。多年来,宿迁秉持“调度科学,水资源配置高效;调度合理,水环境改善明显;调度精准,水生态涵养显著”的原则,推动中心城区实施完成水位、水量、水质等各类监测站点500余处,规范信息化数据标准、畅通数据互通渠道,构建全域互通共享的涉水数据监测网络;整合防汛抗旱、海绵城市、排水防涝、水环境监管等多领域信息系统,搭建中心城区水网调度管理综合平台,建立“河湖-闸坝-泵站-管网”一体化调度体系;创新探索和建立黄河故道片区“三统两分”(统一制定水政策、统一配置水资源、统一调度水工程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调度机制,统筹区域1.53亿方年调水量,涵盖生产、生态、灌溉等多重需求,实现水资源集约、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涵养的目标,突显“三水共治”的综合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