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科技赋能筑牢防线 宿迁市智慧易涝点平台运行成果显著

发布日期: 2025-02-13 来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访问量:【字体:

近年来,市住建局深入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防汛减灾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体系,通过构建易涝点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了城市内涝防治的精准化、动态化和高效化。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稳定运行超6年,累计监测积水数据超6800万条,将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1分钟内,为城市防汛筑起一道“智慧防线”。

一、全域覆盖:织密监测网络,数据赋能决策

市住建局依托“1+1+1”智慧防汛体系(即“1套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平台、1个防汛排涝调度中台、1个服务应用终端),构建了覆盖中心城区的易涝点监测网络。平台通过整合物联网感知设备、高清视频监控、光纤专线传输等技术,实现了对易涝点积水深度、河道水位的实时监测与动态预警。目前,市区范围内已布设91个重点易涝点监测终端、33个河道水位监测点,122套管网液位计,形成“点—线—面”立体化监测网络,并接入省级雨情、水情系统,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

平台创新采用“固定+机动”模式,在下穿通道、低洼地段、重点路口等高风险区域加装超声波探测仪和电子水尺装置,自动监测、自动预警。平台还会还能根据实际雨情和积水情况,灵活调整监测点位,对重点区域进行加密监测,有效降低积水风险的遗漏概率。

二、精准高效:预警响应“零延迟”,处置效率再提升

宿迁市易涝点平台以“秒级响应、分钟级联动”为目标,通过智能算法设置分级预警阈值,结合气象预报与历史数据模型,实现积水趋势的精准预判。2024年汛期,平台累计处置报警信息86起,综合办结率达100%,平均响应时间较往年缩短60%以上,推动防汛排涝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例如,在2024年7月一次强降雨过程中,平台监测到迎宾大道与深圳路交叉口积水深度迅速上涨至30厘米,系统立即向相关排水部门发送预警,调度排涝设备30分钟内抵达现场,2小时内完成积水强排,未造成交通中断或财产损失。此类高效处置案例的背后,是平台“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分级预警—联动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支撑。

三、长效运维:科技支撑+机制保障,筑牢防汛根基

为确保数据准确性与系统稳定性,市住建局建立“日常维护+专项攻坚”双轨机制。一方面,通过标准化运维流程,定期对电子水尺、雷达水位计等设备进行校准,保障数据采集精度,2024年度以来,累计形成运维报告20份,有效的保证了监测设备运行快速、数据精准;另一方面,平台会自动对断网断电的设备进行预警,强制要求运维人员查明故障原因、列出维修计划,督促快速抢修。通过上述各项运维手段,易涝点监测预警系统设备在线率长期超过96.9%,为平台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创新延伸:从“治已涝”到“防未涝”的智慧跃迁

市住建局以易涝点平台为核心,进一步拓展智慧水务应用场景,通过平台监测成果,详细总结降雨积水分析报告,辅助制定易涝片区“一点一案”整治方案,2023年以来,中心城区累计完成41个易涝点改造。

未来,市住建局计划将监测范围扩展至中心城区230平方公里,监测点位数量提升至180个以上,并开发AI驱动的暴雨积水分析和模拟推演功能,结合“监测+人工智能”短临预报技术,实现雨前3小时风险预判,为城市安全韧性再添“数智砝码”。

从“人防”到“技防”,宿迁市易涝点监测预警平台以科技之力破解城市内涝治理难题,用数据串联起监测、预警、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防’的智慧与‘治’的合力,不断以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守护百姓安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