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洪县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打造助商护企“联络链”“服务链”“保障链”,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上门问需,构建暖企安企“联络链”。聚焦园区、产业链发展实际,优化法治服务资源配置,一方面建立经济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配套完善纠纷调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职能,强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意识,建立中心与企业定向联络机制,及时掌握企业“急难愁盼”;另一方面围绕重点产业链,组织39名律师成立重点产业链法务联盟,针对公司管理、合同审查、诉讼服务、劳动用工等问题事项建立法律服务清单,把“企业需求清单”变成联盟“行动指南”,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法治服务。
二是精准速办,打造助企惠企“服务链”。聚焦涉企法律服务产品研发和精品涉企普法课件制作,成立涉企普法宣讲队伍,提供定制式、精准式涉企法律服务,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涉企法律服务专窗”,实现涉企法律援助、公证、调解业务当时预约,专员当下受理,最大程度节省企业生产成本;组建涉企“解纷攻坚”智囊团,整合律师、公证员以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等人才资源,组建“政策清、专业精、服务优”专业调解员队伍,将惠企政策、调解服务送到企业一线,帮助企业及时消除“疑难杂症”。
三是规范有效,强化稳企护企“保障链”。建立“执法+服务” 工作模式,出台涉企柔性执法指导意见,严格落实行政处罚“三张清单”,联合执法部门、法律顾问、特邀监督员等成立柔性执法联合会商小组,采用“云”会议的模式适时对法律适用、案件性质、裁量基准等难以把握的涉企案件进行集中会商研判;同时,鼓励执法部门根据行政相对人的具体情况和案件不同特点,积极选择政策辅导、行政建议、警示告诫、规劝提醒、走访约谈、行政回访等方法,实施柔性执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