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上的窨井盖更换后,我们晚上骑车放心多了!”最近几天,宿迁市民程浩明显感受到了太湖路上的变化。之前,他骑车不小心轧到窨井盖,井盖就“哐当作响”,甚至有几次白天骑车经过差点被“坑”,至今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去年3月,群众投诉较多的窨井盖“吃人伤车”问题引起宿迁市纪检监察机关的高度重视。该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专门批示,将此作为为民办实事切入点,开展中心城区窨井盖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坚决守好百姓“脚下安全”。
窨井盖虽小,管理起来却不容易。“调研发现,宿迁中心城区12类窨井盖对应19个行业主管部门、22个产权单位。”宿迁市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负责人介绍,多头管理导致权责不明,管理难免出现问题。为此,该市纪委监委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督导属地、主管部门、产权单位开展四轮排查“过筛”,摸清大街小巷55万余个窨井盖的情况,对1.45万个破损井盖进行更换和修复,新增雨污水井盖防坠网1.7万件;另一方面推动构建“党委主导、政府主抓、纪委主推、部门主办”的工作格局,推动各类监督在党委领导下贯通协调、同向发力,在“明责”的基础上督促“尽责”,确保每个窨井盖都“有人治理”。
为进一步提升监督实效,宿迁市纪委监委建立“1个常委(委员)+1个监督检查室+N个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工作专班,通过“纪巡审”贯通协同、“室组地”联合办案,深挖细查窨井盖以及相关市政道路工程维修、工程质量检测等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排查相关问题线索31件,立案8件、留置3人。
该市纪委监委还督促制定宿迁市中心城区窨井盖LOGO设计图汇编,设计防盗、防沉降、防响动的“三防”型特色井盖,为每一个窨井盖印制标识、编码、赋予“身份证”,并以数字化城管系统为依托,在重点区域推广物联网井盖管理系统,对窨井盖异常情况实时监测预警,打出窨井盖治理“人防+技防+制防”组合拳。
专项整治以来,宿迁民生热线投诉窨井盖“吃人伤车”问题同比下降60%。(周乐 鲍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