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对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67号建议的答复 | ||
索引号 | 014319928/2024-00218 | 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其他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商务局 | 发文日期 | |
文号 | 宿商案字〔2024〕52号 | 关键词 | |
文件下载 | |||
时效 | 有效 |
对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67号建议的答复
袁恒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动“数实”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商名城的议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推进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该建议办理工作,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2024年市两会建议提案开门办理座谈会,面对面向人大代表汇报提案办理情况,点对点听取意见建议,并将该建议与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电商名城专题建言献策会相结合,逐项梳理汇总、主动沟通对接、认真办理落实,助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商名城”。同时,积极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会办单位沟通对接,共同探索解决办法,提出切实有效措施,提升建议办理质效。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今年以来,我局聚焦“电商名城”总目标,紧扣“产业繁荣兴旺、多产共融共生、产城互促互进”发展要求,建强载体平台,培优培强主体,优化产业生态,全市电商产业呈现总量持续提升、贡献持续增强、融合持续深化的良好态势。1-5月份,全市完成电商交易额1179亿元,同比增长17.5%;完成网络零售额356亿元,同比增长18.6%,位居全省第7位。
(一)围绕生态构建,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把电子商务产业作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系统谋划、优先发展。一是健全政策体系。在全省率先设立市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中心,加强组织领导,高位统筹推进电商产业发展。围绕电商产业发展痛点、难点,相继出台《宿迁市加快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关于高水平打造“电商名城”的若干措施》《宿迁市“电商名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关于推动电商人才联网强市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构建起完善的电商产业政策促进体系。二是推动协同发展。推动“党建+电商”要素融合,引导电商示范基地、电商企业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电商,厚植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红色底蕴。累计评选确认红色电商示范基地11个、红色电商标杆企业31家、红色电商创业先锋42人。扎实推进“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建设,1-5月,完成快递业务量48231.53万件,同比增长18.41%,位居全省第4位。制定并发布《网络交易经营者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规范》,为江苏省首个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网络交易经营者行为,提升网络交易的信任度和安全性。三是培养电商人才。持续将电商人才培训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计划年内牵头开展电商人才培训3000人次以上,市县联动开展电商人才培训1万人次以上,上半年市县联动已完成培训5700人次。同时,以赛聚才、以赛选才,5月7日—5月17日,举办了第四届电商短视频与直播大赛,530名选手报名参赛,131人符合申报“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近期,我们正加强与抖音等知名电商平台对接,同步谋划开展人才培养、产销对接、品牌培育等活动,更精准培养电商人才、更有效服务电商企业。
(二)围绕内培外引,推动电商主体量质齐升。围绕“做大规模,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目标导向,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培强企业。一是做强载体平台。制定实施《宿迁市电商产业“两区四基地”载体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带动,创新推进电商产业园建设“两区四基地”重点改革项目,通过培育电商核心区与辐射区,强化协调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效提升企业孵化、品牌培育、人才培养、快递配送“四基地”功能。1-5月份,全市电商园区累计新入驻电商企业87家,跨境电商园区新入驻26家。二是抓好主体引培。今年,我们将电商名城指标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加强监测分析和调度推进,全市电商企业招引和培育取得明显成效,1—5月份,全市网络销售1000万元以上企业达145家,其中网络销售亿元以上企业16家,新增电商入库纳统企业50家,预计年内新增网络销售额5亿元。高水平举办第六届运河电商大会,签约电商(跨境电商)项目21个。目前,全市现有电商企业2.98万家、总数全省第二,活跃网店数达13.2万家,构建起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标杆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基石的电商强企方阵。三是培育电商品牌。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依托县域特色电商产业集群,打响电商区域公共品牌,“宿有千香”“就泗鲜”“荷花村”等电商公共品牌授权企业百家以上。建立“网货”“网红”产品目录库,孵化网络销售500万元以上电商品牌100余个。
(三)围绕业态创新,推动电商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电商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提升,形成产业支撑电商、电商赋能产业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一是突破跨境电商。出台《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改革项目实施方案》,将“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作为全市“四化”改革创新平台项目,由市政府分管负责人挂钩推进,并明确12条措施40项重点工作。制定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标准,围绕园区面积、主体引培、进出口规模等方面,明确三个等级,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创新举办跨境电商选品对接会、跨境电商孵化班,组织企业参加福州跨境电商交易会、广交会等展会,帮助我市优质产品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拓海外市场。实施跨境电商企业“抓大扶中育小”工程,1-5月,全市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11.44亿元、增长12.1%。二是发展直播电商。突出直播中心、运营中心、选品中心、培训中心“四中心”,引导电商直播基地标准化建设、多元化合作和规范化发展,全市建设直播电商基地60余个,直播间总数超过500个,其中市级直播电商基地10个。推动打造“矩阵直播”新场景,构建“多产品上线、全平台展示、多主播推广、聚合式竞买”的直播电商新模式。引导村居干部开展公益助农直播销售,建设田园直播间、基地直播间,让手机变成新工具、直播融入新生活、数据带来新财富,带动了“人人播、个个行”。1-5月,全市累计开展直播45.6万场,观看人数20.7亿人次,累计直播销售超27亿元。三是打造“电商+产业带”。在全省率先出台《宿迁市促进“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产业带“龙头企业、潜在培育企业、重点招引目标企业和国内外重点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四库,精准推动企业“触网升级”,紧扣“615”产业体系,全力打造花卉苗木、生态水产、家具家居、白酒4个核心电商产业带,建设美妆、食品、体育用品、宠物食品、代餐食品5个新兴电商产业带,培育木制品、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家具家居、智能家电5个跨境电商产业带,推进电子商务与重点产业加速融合,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三。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继续围绕代表提出的好建议、好举措和我市电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十百千”为奋进目标,推动载体建设、主体培育、业态创新、生态构建全面加速、全面升级,着力打造产业繁荣兴旺、多产共融共生、产城互促互进的“电商名城”。
一是加强电商载体建设。深入推进电商产业载体“两区四基地”改革创新项目建设,加快形成“1+N”电商集聚区发展格局,构建“品牌园区引领、特色园区支撑、精品微园联动”的示范基地建设生态体系,提升企业孵化、品牌培育、人才培养、快递配送“四基地”功能,推动资源、要素和产业的合作发展,全面提升电商集聚区建设品质,为国家级、省级品牌创建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突出重大项目攻坚。把电商重大项目攻坚突破作为现代服务业攻坚突破的重点方向。推动省级以上电商示范基地编制电商企业招商目录,整合扶持政策,集成要素资源,深挖项目线索,完善功能配套,全力攻坚平台型、龙头型、紧缺型电商项目。在北京、杭州、深圳等地推动举办电商专题招商推介会,开展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力争招引百亿级电商平台企业实现新突破。
三是做好电商企业培育。聚焦垂直电商、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元宇宙等新赛道、新领域,培育引进示范性和成长性强的电商企业主体,壮大网销规模,形成新增长点。建立限上在库、上台阶和潜力型三类电商企业库,落实“周监测、月盘点、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机制,加强动态跟踪和统计分析,精准政策扶持和服务帮办,推动做大网销规模,达限入库列统,提升网零对社零的贡献率,全年新增入库纳统电商企业200家。
四是优化电商发展生态。加强统筹谋划和联动协同,编制出台《宿迁市“电商名城”发展规划(2024-2030年)》,进一步明确“电商名城”发展内涵和具体路径。探索电商领域立法,编制《宿迁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条例》,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深入推进国家网络市场与服务示范区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抓好电商企业诚信经营和行业自律。
宿迁市商务局
202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