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对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00号建议的答复 | ||
索引号 | 014319733/2025-00129 | 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其他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发文日期 | |
文号 | 关键词 | ||
文件下载 | |||
时效 |
对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00号建议的答复
周相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过程
(一)专题布置会办。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办会,研究部署办理工作,制定办理计划,明确办理目标、时限节点和具体路径。
(二)调查研究推动。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建议,局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农村地区和老年人家庭开展调研,深入分析我市农村养老服务和居家适老化改造存在的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沟通,谋划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惠民利民的对策措施,为办理建议答复提供依据。
(三)认真办理答复。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形成了建议答复征求意见稿。为提高建议办理水平和办理质量,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等形式,就建议办理工作专门征求代表意见,并根据代表意见重新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此答复稿。
二、建议采纳及落实情况
在认真研究建议内容、制定办理方案的基础上,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会商,协作办理答复意见。针对您提出的3条建议,全部予以采纳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力度”的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宿迁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宿迁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推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3-2025)》等政策文件,对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财政支持、医养结合等内容进行明确,全面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二是不断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实《宿迁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3-2035年)》,以全域范围内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均等化布局为目标,依托城市主要功能片区统筹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形成“一主、两副、多节点”的养老服务设施整体格局。通过采取部门共建、楼盘配建、街道社区新建、闲置资源改建、社会援建等方式,累计推动改造提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28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1家,为辖区内特困老人提供集中供养、日常助餐和延伸上门服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面向社会老年人拓展全日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三是持续提升基层养老医疗水平。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基层医疗机构每年至少开展4次随访工作,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行为干预等服务,将老年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重点人群,基层医疗机构定期为行动不便、失能、失智等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二)关于“为高龄老年人家庭每月提供一定时间的免费照料服务”“加大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补助力度”等建议。一是统筹推进老年探访关爱行动。印发《宿迁市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方案》,对全市城乡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探访关爱服务,着力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困难,帮助化解居家安全风险。截至2024年底,已为全市1500余名老年人提供服务。二是稳步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截至2024年底,我市围绕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解决老年人居家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和不便问题,累计对1.1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其他低收入家庭等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有效提升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
(三)关于“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精神关爱和康复护理,提供健康教育、咨询、干预和慢性病防控等服务,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能力”的建议。一是不断加强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建设。截至2024年底,通过利用农村地区闲置的校舍、厂房、村部等资源,累计推动改造提升121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为农村老人提供日托、助餐、助浴、助洁、保健、文化娱乐等互助养老服务,满足农村老年人日常活动需求。二是规范开展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承接主体应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及具体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生活照料、探访关爱、健康管理、精神慰藉以及委托代办服务。2024年,全市累计为超13万老年人提供约138万次居家上门服务。三是积极实施老年健康管理服务项目。202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年累计为50.76万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内容的健康体检服务。鼓励医疗机构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开展老年健康科普及咨询义诊活动,开展老年营养改善、心理关爱、认知功能筛查等试点,2024年开展老年健康教育促进活动146场次,参与老人14762人次。
三、下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关键领域、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服务网络,推动我市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迈上新台阶。
(一)补齐补强农村养老服务短板。重点打造县、乡、村三级衔接互通、功能互补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体系。重点推动乡镇特困供养机构转型升级为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拓展面向社会老年人的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老年人能力评估、康复护理等功能。指导县(区)在全面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老年人口的规模分布、消费能力、饮食习惯等因素,年内建成30家示范性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和城乡社区助餐点。
(二)继续推动居家适老改造工作。继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焕新”行动,指导县(区)以《江苏省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焕新”补贴建议目录》为基础,根据当地老人需求,拓展好补贴清单,年内完成2200户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同时,督促各县(区)年内尽快建成适老生活体验中心(店),鼓励参与改造的企业在中心(店)进行产品展示,并充分运用政府网站、广播电视、新媒体和线下渠道发布相关信息。推动适老化产品进社区、进小区、进家庭,做好政策解读和成果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
(三)持续加强医养结合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签约协作机制,增强农村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联合医疗机构组织开展“安宁疗护”培训,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积极支持“医办养”“养办医”,加快推进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完善护理型床位认定标准,提升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