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贡酥、宿迁擀面皮、钱集老鹅、泗阳膘鸡……在宿迁,许多令人留恋的地方特色美食都出自食品小作坊,它们遍布街头巷尾,既满足了人们的饮食需求,也带旺了市井烟火气。
“食品小作坊虽小,却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在省人大代表、江苏品维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晓梅看来,食品小作坊产业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关系着从业者的就业增收,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民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在前期走访中,朱晓梅了解到,宿迁食品小作坊主要呈现分布广、数量大、规模小等特点,存在着生产工艺简单、技术含量较低、设备落后、缺乏管理等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朱晓梅说,为促进宿迁食品小作坊产业高质量发展,她提出了《关于创新登记管理模式,强化食品小作坊安全管理的建议》。
朱晓梅建议,进一步给予宿迁政策支持,鼓励宿迁按照江苏省地方标准《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管理规范》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加工区,推动地产食品进入集中加工区,做到集中统一管理,使小作坊生产的食品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数据显示,宿迁已培育省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50家、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小作坊18家、市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110家。
朱晓梅认为,应持续加强食品小作坊品牌培育。首先,鼓励将酱豆、小鱼卷饼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产食品进行商标注册,在把牢质量的同时打响“金字招牌”,让优质地产食品走出宿迁。其次,创新推进地方特色品牌培育,重点建设省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推动食品小作坊从“加工价值”向“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转变。
针对食品小作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至关重要。朱晓梅建议,积极对从业者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选派技术专家开展技术帮扶,帮助从业者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推动食品小作坊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同时,对符合条件的食品小作坊简化程序开展“个转企”,鼓励扶持食品小作坊做大做强。
“我们有很多地方特色食品缺少标准规范,但食品小作坊又没有能力制定相关标准,就会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朱晓梅说,应加强食品小作坊标准化建设,组织成立相关团体,支持宿迁制定食品相关的团体标准或地方标准。
此外,朱晓梅建议,对特色食品小作坊加强资金帮扶,协调银行等相关机构在融资等方面对食品小作坊给予企业同等政策支持,缓解因设备升级、厂房改造产生的资金短缺问题,助力食品小作坊产业实现更好发展。(记者 纪雅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