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剪纸(市级非遗项目)
剪纸兴盛于明清时期。那时,剪纸已经与地方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起来,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了。剪纸的题材风格从明清时代保存至今,未有大的变化,形成了与北方剪纸、南方剪纸都不相同的独特风格,直到今天,在沭阳各地,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沭阳剪纸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一是与当地民俗结合十分紧密,深深扎根与群众日常生活之中。不论是婚嫁喜事、孩子满月、老人祝寿,还是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人们总要用形式各样的剪纸来装饰房前屋后、各种家具用品,增添喜庆祥和的气氛,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二是题材以吉祥喜庆图案为主,十分注重图案寓意,“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多选用具有吉祥喜庆寓意的动物、植物题材,较少选用人物题材,无具体意象、纯纹理的装饰图案也很常见。
三是风格独特。北方剪纸豪放、粗犷,造型夸张、古朴,有汉代遗风。南方剪纸繁复、细腻、清秀,造型注重写实,受现代美术风格影响较大。而沭阳剪纸的风格自成一体,从造型艺术风格上来说,与明清时期的装饰纹理风格类似,装饰性极强,风格上完全保留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特点,与现代许多从绘画艺术移植而来的所谓“现代剪纸”完全不同。
四是从剪纸纸技法上来说,沭阳剪纸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去留面积基本各半是一个突出特点。
五是从用途来说,主要用于节日喜庆时装饰房屋和家具用品。常见的有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帐花等。沭阳剪纸的另一个主要用途是作为绣花纹样,如鞋头花、扇面花、枕头花,等等。
沭阳剪纸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传承良好。主要靠农村妇女口手相传、代代传承,体现出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智慧。据初步统计,全县各乡镇较有名的剪纸传人有20余人,其中沭阳县北丁集乡的吕苏霞是有代表性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