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大鼓俗称“唱大书”,是以江苏省宿迁地区方言为基础的说唱曲艺形式。流布于江苏省北部的宿迁、徐州、淮安、连云港和皖东北、鲁东南的广大地区。
据《中国曲艺志》记载:苏北大鼓由渔鼓衍变而来,清朝中叶(1796年前后)形成于宿迁和徐州的睢宁一带。形成后迅速向周边地区扩展,到同治年间,已成为苏、鲁、皖接壤地区深受人民喜爱的一大曲种。
苏北大鼓多以师承和家传(俗称父子腿),采用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系一人表演,一面大鼓,两块月牙板(铜或钢)。有说有唱,说唱并重。唱时左手摇板击节,右手击鼓。说白时放下鼓板,有时以醒木为辅助道具。其唱词严谨,有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三字句。十字和七字称“牌”,五字称“锦”,三字称“讚”。说白讲究喝、顿、缓、急,上下句对称。唱腔浑厚,有回龙调、慢赶牛、快流水等调式。
苏北大鼓“抓扣夺帽快”常采用“空枪头”、“无影鞭”、“系马桩”和“飞扣”等表现手法,书中大扣套小扣,使听众始终置身于悬念之中。
苏北大鼓书目丰富,以长篇为主,多为艺人口头创作,在演唱过程中锤炼而成。其代表书目有《高怀德兵下河东》、《五梅七枪反唐传》、《无艳春秋》等,自1984年起,大鼓艺人刘汉飞、牛崇光演唱的64集《高怀德兵下河东》、100集《五梅七枪反唐传》等三十多部近1000集的长篇传统书目已由中国唱片公司、山东、江苏、安徽等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唱片、磁带、VCD光盘数千万张畅销各地,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目前,我区刘汉飞被确定为苏北大鼓省级传承人。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多元化,苏北大鼓这一传统曲艺面临听众减少、演员老化、后继无人的困境。亟待政府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保护,以使该项目能得以传承和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