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 ||
索引号 | 014319784/2023-00082 | 分类 | 乡村振兴 农业、畜牧业、渔业 通知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
文号 | 宿农质〔2023〕5号 | 关键词 |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 |
文件下载 | |||
时效 | 有效 |
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宿迁经开区、市湖滨新区、市洋河新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局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做好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结合省、市工作部署,我局研究制定了《2023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宿迁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3月6日
2023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23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聚焦“三大提升工程”,实施“十大行动”, 助力产业发展,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一、基层监管体系提升工程。以新修订的农安法全面实施和农安县示范创建为契机,督促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支持,压紧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健全基层人财物保障机制,夯实基层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1.实施农安县示范创建引领行动。指导各地对标“国家农安县”创建标准开展农安县提级创建,年内指导宿豫区创成国家农安县,督促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夯实创建基础;指导宿城区再接再厉积极申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督促各地对标“省级农安县”建设要求,定期、定点、定量开展日常巡查、宣传培训和产品速测筛查,确保标准不降,年内各县区辖区入网主体巡查上下半年覆盖率均达到100%,农业生产禁限用农兽药清单入户告知率100%,每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总量不低于4800批次。
2.实施基层监管能力提升行动。以基层监管站星级评定工作为抓手,督促各地党委政府对标星级监管站建设标准,持续加强人财物等要素配备,建强夯实基层监管阵地。年内累计评定四星级监管站25家以上、五星级监管站3家以上。聚焦大食物观、全产业链、全程可追溯、胶体金检测等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与时俱进开展专题调研,推动监管理念和机制创新,年内计划组织开展3次以上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基层人员监管能力水平。
3.实施基层检测能力提升行动。全面规范基层快检工作组织和实施,指导各地基层监管站整建制参加年度“国农验证”(CAQS验证),根据需要开展农畜水产品抽样、制备和残留快检等单项能力考核,以国家认证促进基层快检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年内全市涉农乡镇监管站验证通过率达到50%以上。大力推广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技术,推动建立常态化开展胶体金法速测保障机制,逐步构建酶制剂法与胶体金法按需选择、并行应用的基层速测格局。进一步扩大胶体金检测试点范围,试点范围由四星级监管站所在乡镇延伸到省市级农业园区、永久性蔬菜基地和洪泽湖、骆马湖周边乡镇;试点应用产品从种植业产品延伸到禽蛋和鱼虾蟹等产品,进一步提高基层发现问题能力。年内试点乡镇数量达到40个以上,胶体金检测量达到每乡镇200批次以上。举办宿迁市首届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胶体金检测比武竞赛活动,以比促学,进一步提高胶体金检测应用质效。
二、农安保障能力提升工程。聚焦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严重关切,以落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基础,加强产地农产品质量监测,加大普法宣传和检打联动力度,坚决捍卫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人民群众共享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治理成果,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大宗农产品风险监测专项行动。统筹谋划全市监测工作,科学合理制定各级监测方案,围绕芹菜、豇豆、食用菌等26个蔬菜品种和猪肝、猪肉、禽蛋、禽肉、牛羊肉等大宗畜禽产品开展常态化药残监测,全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定量抽检率维持在1.7批次/千人以上,地产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水平稳定在98%以上。进一步规范风险监测工作,建立随抽随检随报机制,切实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溯源性。健全不合格农产品风险预警和问题溯源查处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和分析研判,推动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监管职责。
5.风险农产品攻坚治理专项行动。巩固深化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加大“11+1”类重点农产品、认证产品、舆情风险较高农产品等监督抽查比例,突出节假日、消费旺季等重点时段监督抽查,监督抽查发现问题100%查办,监督抽查的数量不低于定量检测总数的10%。对近年来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加强内部联动和攻坚治理,配合种植业管理部门开展限用农药超范围使用专项治理,重点解决毒死蜱等农药在果蔬产品上违规使用问题;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开展蛋鸡养殖场环境问题专项治理,重点解决蚊蝇多发季节氟虫腈、敌敌畏等杀虫剂污染鸡蛋产品问题;配合渔业渔政部门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破年”行动,重点解决养殖塘口水产品地西泮等药残超标问题。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检打联动机制和宣传警示教育,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类案件办案质量,全年查办农产品案件保持在3件/县以上,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线、警示一片。
6.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亮证行动。加大合格证政策宣传,引导农产品生产者落实农产品带合格证准出,从事农产品收购单位或个人落实收取、保存或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持证入市等制度。指导各地认真落实农安法要求,将合格证开具情况纳入日常检查范围,督促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落实产品带合格证上市制度,年内100%可出证。鼓励和支持农户销售农产品时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支持各地科学布局建设合格证开具免费服务网点,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残自助快检、自助开证等服务。开展达标合格证宣传短视频、宣传标语等征集活动,积极在生产基地、学校食堂、大型商超等显著位置设立“亮证”宣传点。
7.新农安法全民普法宣传行动。围绕政府机关、生产者、消费者3个层次开展新修订的农安法普法宣传和培训,督促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生产者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质量宣传月,以及学雷锋志愿服务日、全国宪法日、检测实验室开放日、放心农资进村下乡等重要节点,针对性开展农安法普法进机关、进集市、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地等系列宣传普法活动,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全民共享共治氛围。
三、品牌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围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市场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在生产技术指导、产品质量监测、标准化管理和产品质量认证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服务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助力打造“宿有千香”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8.实施品牌农产品质量支持专项行动。协助农产品品牌管理和市场营销部门加强品牌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共同制定品牌专项监测计划,在产品参展前开展同批次产品专项监督抽查并主动提供检测报告,确保参展农产品质量100%合格。探索建立品牌农产品全程质量可追溯工作机制,依托省追溯监管平台,加大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监督管理,将品牌农产品全程生产数据、基层监管检测数据与农产品追溯政策和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工作有机衔接,为品牌农产品附加“优质+可追溯”属性,实现全程质量可控可溯源。加大品牌农产品质量宣传力度,推动品牌农产品在展示展销、产品认证、品牌评选等活动中主动展示检测报告、合格证等质量信息,引导消费者扫码看报告,增强品牌认可度。
9.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引领行动。充分发挥标准化引领示范作用,围绕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畜禽精深加工、特色水产等主导产业,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帮助全市农业“链主”企业进一步壮链、优链,重点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相关标准综合体,提升按标生产水平。年内择优推荐2家产品标准体系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链主”企业申创国家或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
10. 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支持行动。坚持绿色导向和标准引领,引导各产业布局建设果菜菌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或生态养殖示范场,为提级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和原料基地、有机农产品基地、地理标志农产品核心基地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夯实根基。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优先利用绿色优质农产品为生产原料,发展和申报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质量认证。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与预制菜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预制菜申报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强获证产品质量监管,督促严格实施按标生产和生产档案制度,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组织开展获证产品专项监督抽查,年内绿优基地产品抽检覆盖率100%。加强对上争取,充分发挥地标保护项目带动作用,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为核心,壮大一批规模集中连片、竞争优势明显、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年内力争获批1个以上部省级地标保护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