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74号提案的答复 | ||
索引号 | 014319573/2016-00092 | 分类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其他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 发文日期 | |
文号 | (2016)宿经信案字第126号 | 关键词 | |
文件下载 | |||
时效 |
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74号提案的答复
(2016)宿经信案字第126号
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74号提案的答复
洪朝阳委员:
您的《关于大力推动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中“关于我市非公企业存在生产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税费高”等问题有较强针对性。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企业培育“511工程”,加强运行监测,定期组织召开中小企业座谈会、重点企业会办会,通过“两访两帮”、“三服务三促进”等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通过加强要素保障,扎实开展有序用电工作,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1900多万元;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清理调整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意见》,对新办工业企业、小微企业实施市权范围内“零收费”政策,使企业免交51项收费。2015年12月1日起,下调了市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工商业用气价格从3.8元/立方米降为3.1元/立方米;市区供热价格在2015年7月1日和2016年1月1日两次下调,从210元/吨降为198元/吨,为企业减轻成本支出,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2016年4月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减税费降成本促进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用工物流成本、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切实为企业松绑、为实体经济让利。
您所提的“招工难、融资难”等方面问题,我们正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2013年,市委、市政府以1号文件出台《推进中心城市人才资源开发三年行动纲要》,实施“宿迁英才计划”,明确提出引才、育才、留才等工作举措,在高端智力集聚、紧缺急需人才引进、人才公寓建设、人才服务等多个方面作了明确要求。为推动非公企业发展,连续举办4届网络招聘会暨现场招聘会,通过市县联动、线上和线下互动的方式,帮助企业每年招引紧缺急需人才;先后举办3期市科技企业家高研班,组织130多名本土企业家,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参加高端培训,有效拓宽企业家视野和发展思路。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至2015年末,全市银行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96.7亿元,比年初增加213.65亿元,增长14.4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7个百分点。加大银企对接,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组织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银企洽谈活动,2015年达成签约项目1052个,协议贷款261.42亿元,资金到位率达到99.75%。组织开展市级金融机构泗阳行、泗洪行活动及中小企业融资直通车活动等,宣传推广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搭建更加便捷的银企合作渠道。今年,组织召开全市项目融资推介会,推介全市重点项目173个,计划投资831.52亿元,融资需求296.07亿元。市政府先后与江苏银行、农发行江苏分行、紫金保险总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政银保合作,为全市民营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较好的金融支持。
您所提出的“加大倾斜力度,帮扶非公企业发展、完善非公企业政策扶持体系”等建议,非常中肯,具有一定可行性。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开展企业培育“511”工程,即通过3年的努力,促进开票销售前500名企业快速发展,支持1000户高成长型、实力强的重点企业实施的设备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户。具体措施有:加强领导组织,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市“511”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500强企业培育库、兼并重组企业库、千企技改千万投资项目库和后备规模企业培育库;完善互动服务平台,建立与企业之间的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加强“宿迁规模企业手机信息通”发布平台建设,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动态信息,优化拓展企业外部服务环境;加大对“511”工程的宣传力度,每年组织召开“511”工程培育发展现场观摩推进会议,总结发展经验,查摆问题不足,明确推进措施,加快培育进程。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定期对政策落实情况组织专项督查,确保各项政策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加强企业帮办服务。围绕年度培育目标,实行“定企业(项目)培育、定专人服务、定期限完成”的责任化推进措施,确保培育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帮办协调,强化生产要素协调,建立企业(项目)要素保障绿色通道。通过以上措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拓展企业市场空间,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您提出的新常态下我市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值得重视,您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很好,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以“511”工程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深入实施“511”工程。加强政策引导,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发展的意见》,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股改上市、规模发展等方式扩量提质,实现做精做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结合“三服务三促进”活动,将政策传达至全部规模企业。建立企业(项目)库。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建立完善开票销售500强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股改上市、后备规模企业等5个企业(项目)库,并实行定期动态调整。强化运行监测。及时发现影响企业经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二、以“三服务三促进”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我们将继续开展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园区,促进深化改革、促进作风转变、促进转型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三促进”活动,以此为契机,深入民营企业调研,切实提升帮办服务水平,及时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项目推进和园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民营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实际需求、企业问题办理等三本台帐,完善挂钩联系、分级会办、工作督查等三项制度,大力度解决民营企业困难,快速响应民营企业需求,促进民营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需求得到有效解决。
三、以结构调整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一是坚持进退并举。“进”,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退”,就是要在退出落后产能、低端产能的同时,通过布局发展全产业链消化过剩产能。二是强化特色打造。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加强特色产业基地、特色配套园、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引导民营经济特色化、集聚化发展。三是突出人才引领。充分发挥企业引才用才的主体作用,健全人才评价 、培养和使用机制,重点支持留学归国人员、专利技术持有人带项目、带成果来我市创业发展。
四、以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一是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投入。鼓励各银行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规模和政策支持,争取上级行的项目直贷,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挖掘更多的有效信贷需求,开辟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完善与民营企业相适应的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二是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综合运用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融资租赁等表外融资工具,多渠道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积极优化上市工作环境,引导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引导企业利用“新三板”及其他区域性股权交易场所挂牌融资。三是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银行机构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优化信贷投向,缩短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
五、以科技创新驱动民营企业发展。一是开展科技小巨人培育。按照省、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与发展实施方案部署,把我市具有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民营企业选拔出来,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市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快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发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打造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促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做强做大。三是推进数字企业创建工作。以数字企业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抓好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积极开展数字企业培育和认定,帮助民营企业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生产控制过程以及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和集成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宿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6月21日
联系人姓名:马安军
联系人电话:84338553
抄 送:市政协提案法制委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