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宿城区司法局以法律援助中心融入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为契机,加强与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沟通协作,实现援调对接、援诉对接“1+1>2”的有机融合,切实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为矛盾化解“添温度”。依托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打造区级“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矩阵,发挥法律援助律师优势,在提供法律咨询和受理法律援助的过程中,坚持“应援尽援”“能调不诉”的原则,不断加大非诉法律援助业务办理力度,聚焦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提升法律援助对矛盾纠纷的吸附力。今年以来,通过法律援助的专业支持和人民调解的柔性化解,解决纠纷10余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二是法律援助+司法调解,为纠纷化解“搭桥梁”。针对较为复杂难以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且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范围的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情况紧急的案件实行容缺办理机制。在办理农民工集体讨薪维权时,区法律援助中心要求承办律师将实际施工人(包工头)、转包人及总承包单位列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加强与诉前调解员的沟通,采取“分别约谈—各个击破—集中攻坚”的调解方式,速办欠薪纠纷近50件,切实督促欠薪主体履行农民工工资保障义务。
三是法律援助+支持起诉,为群众维权“铺坦途”。聚焦农民工讨薪、家庭暴力等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经济困难、身体残疾、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体,与区检察院建立关于法律援助与民事支持起诉协作配合机制,强化法律援助律师在调查取证、案件办理等方面与检察院沟通协作。在案件办理中,法律援助律师、检察官与法官多方协作对双方当事人开展释法说理。共同助力困难群体维权。全区法律援助与支持起诉协作办结案件20余件,有效形成特殊群体维权的合力。
四是法律援助+法治教育,为法律意识“种种子”。针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农民工等特殊群体,通过印发专项维权手册、开展分众化宣传,以精准法治教育提升特殊群体的法律意识。邀请法律援助律师“讲法条、唠家常”开展法律宣讲10余次,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际案例,深入浅出解读民法典、劳动法、法律援助法等与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现场解答取证渠道、维权流程等方面法律疑问,将法律知识带到群众身边,面对面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五是法律援助+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强保障”。持续深化“律师行业+新业态行业”双向交流机制,不定期组织律师和新业态企业开展座谈活动,排查法律风险隐患,提出针对性风险防控化解意见,预防企业在生产经营、劳动用工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目前已与5家新业态企业建立沟通对接机制,累计开展“法治体检”10余场次,提出法律意见30余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