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12-15 来源:访问量:【字体: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市各关部门和单位

《宿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210

(此件公开发布)

宿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宿迁认真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再出发、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地处淮河水系中游尾部、沂沭泗水系下游,境内洪涝灾害易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河湖保护压力大,保障农业现代化任务重。水利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不断提升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为宿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提供支撑和保障。

根据《江苏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宿迁市水利局组织编制《宿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水利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今后五年全市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市各级水利部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遵循新时期治水思路,紧扣“六增六强”主线,弘扬“三真三实”作风,蹦起来干事业、弹起来守法纪,以河湖长制为统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河湖生态保护,强化水利管理,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有效提升,河湖生态保护持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稳步推进,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创成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高分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获国务院“河长制湖长制激励市”表彰、取得防汛抗旱重大胜利,有力保障了宿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

1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流域治理工程有序推进,分淮入沂整治工程建成发挥效益,黄墩湖滞洪区调整与建设、溧河洼应急治理工程全面完成,黄墩湖地区洼地治理、2019年旱涝灾后应急治理工程加快实施,进一步巩固了流域防洪减灾能力,淮河水系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沂沭泗水系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高,古黄河、西沙河等8条河道治理工程基本完成,总六塘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治理骨干河道193米。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不断完善,依托流域、区域治理工程,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县城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治理马陵河、泰山河等城市排涝河道,新拆建城南排涝站二站、厦门路二站等工程,新增、改善抽排能力33.3立方米每秒,城市排涝标准基本达到10年一遇以上。依托现有工程体系,成功抗御了2018温比亚2019利奇马等台风暴雨,战胜了2020年淮河洪水和沂沭泗上游1960年以来最大洪峰洪水,有效保障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2水资源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成骆马湖宿城水源地、中运河刘老涧水源地等12处饮用水水源地,有效保障城乡供水安全。调配水及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托洪泽湖、骆马湖、中运河、淮沭新河、徐洪河等,年均调水16亿立方米,成功抗御2016年、2017年、2019年、2020年严重干旱。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全市年用水总量稳定在省下达的控制红线内,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实现市县区全覆盖并推广应用,完成西民便河等河道水量分配,制定古黄河等河道生态流量、生态水位。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降幅分别为37.1%27.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50.575提高到2020年的0.610。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进一步加强,推进地下水水权交易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地下水水权交易改革,完成全国第一例地下水取水权交易签约,全省率先开展自备井规范化建设,至2020年累计完成1361座地下水井封填,地下水位稳定回升,超地下水位红线区域全部消失。节水载体建设全面推进,至2020年全市共建成节水载体835个,高分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实现全覆盖,宿豫、宿城创成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百威(宿迁)啤酒有限公司创成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企业,船行灌区获江苏省灌区水效领跑者奖牌。

3河湖生态保护持续加强

洪泽湖退圩还湖工程率先启动,泗阳县清退圩区37.6平方千米,恢复自由水域面积31.7平方千米,改善洪泽湖水生态环境。洪泽湖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启动实施,实施洪泽湖临淮段、大王庄段等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加固迎湖挡洪堤,清理非法圈圩,改善洪泽湖水生态环境。河道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实施大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宿城西南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马陵河、顺兴河等生态河道100条,发挥生态河道引领示范作用。河湖水系连通性进一步增强,实施宿城区中小河流水系连通、泗洪县城北水系连通等工程,泗阳县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并启动实施。尾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泗洪县城北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建成运行,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导流规模达28.6万吨每天(新增21.6万吨每天)。水文化载体内涵进一步丰富,宿迁市水利遗址公园创成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建成古黄河水利风景区等4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宿城区船行灌区水利风景区等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

4农村水利建设稳步推进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实施船行、运南灌区等大型灌区改造工程14期,实施蔡圩、新华灌区等中型灌区改造工程9期,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田面积、节水灌溉控制面积分别达到589549388万亩,占耕地面积91.2%85.0%60.1%。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全面完成,更新改造供水管网,农村供水入户率100%,实现新管出新水目标。农村河道轮竣与河塘整治工程加快实施,疏浚县、乡河道764条,完成土方2690万立方米,整治村庄河塘446处,恢复提高农村高河道引排能力,改善乡村水生态环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全面完成,落实改革专项奖补资金4495万元,完成改革面积572.12万亩,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水库移民和帮扶有序推进,洪泽湖、骆马湖搬迁后扶和水利帮扶投入超过1亿元,进一步改善搬迁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5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持续推进。完成城市防洪、水土保持、区域水利治理等规划编制,开展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等工程前期工作。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更加规范。出台《宿迁市水利工程文明工地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定期开展水利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和教育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单位创建工作。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显著。率先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空间延伸的网格化河湖长管理体系,获全国河湖长制工作激励市表彰。骨干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划定2个湖泊、70条河道、39座小水库、123个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线,长4553千米。持续推进水管单位达标创建工作,创成省级水管单位14个,创建省小型水库规范化管理单位19个。防汛防旱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扎实开展防汛检查巡查,落实防汛急办经费,及时消除险工隐患。修订完善防洪抗旱、蓄滞洪区运用、超标准洪水等预案,并组织开展综合演练。加强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提升预案预警应急能力。新建宿迁市防汛仓库,完善防汛物资储备体系。水行政执法力度持续加强。累计出动水利执法队伍8万余人次,实现洪泽湖、骆马湖非法采砂活动和非法采砂船舶双清零,全面巩固两湖禁采成果。高质量完成河湖违乱治理任务,整治河湖两违”2316项、三乱”195项以及水利部交办四乱”98项。

五年来,全市全社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8亿元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农村水利4大体系19项指标全面完成,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

1“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指标

2020

规划目标

2020

水平

完成

情况

指标

属性

防洪

减灾

1

流域防洪标准

沂沭泗水系巩固50年一遇;淮北大堤和洪泽湖达到100年一遇

淮河水系洪泽湖总体达到100年一遇,沂沭泗水系巩固50年一遇

完成

预期性

2

区域防洪除涝标准

区域重点排水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510年一遇,重点洼地除涝标准510年一遇

区域重点排水河道防洪基本达到20年一遇,除涝达到510年一遇,重点洼地除涝基本达到510年一遇

基本完成

预期性

3

城市防洪除涝标准

中心城区防洪标准巩固50年一遇,县区巩固205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雨水管网建设标准:市中心城区、县城中心区重现期25年,其他地区23

中心城区防洪标准巩固50年一遇,县区巩固2050年一遇,除涝标准基本达到10年一遇以上

基本完成

预期性

水资源保障

4

年用水总量

(亿

≤30.03

24.036

完成

约束性

5

供水保证率(%

农业平原区8085、丘陵地区7580,生活97,工业95

农业平原区8085、丘陵地区7580,生活97,工业95

完成

预期性

6

万元GDP用水量(

121.9

76.6

完成

预期性

7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18

13.6

完成

约束性

8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5

100

完成

约束性

9

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水利用率(%

15

21.8

完成

预期性

10

供水管网漏损率(%

10

10

完成

预期性

水生态保护

11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5

95.6

完成

预期性

12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100

完成

约束性

13

恢复主要水域面积(km²

4

37

完成

预期性

14

地下水年开采量(亿

0.48

0.34

完成

预期性

15

城镇污水处理率(%

90

92.3

完成

预期性

农村

水利

16

旱涝保收田面积率(%

85

85.0

完成

预期性

17

灌溉水利用系数

0.6

0.610

完成

预期性

18

有效灌溉面积率(%

90

91.2

完成

预期性

19

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

60

60.1

完成

预期性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宿迁积极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再出发、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水安全保障面临新的使命和机遇,必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以水利现代化支撑和保障宿迁经济社会现代化。

1. 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着力改进水利改革发展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发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切实转变水利发展思路,改进管理服务方式,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强化水资源水环境刚性约束,强化河湖空间管控与生态修复,提升水利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2. 服务“四化”同步集成改革,要求大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重大战略在宿迁同频共振、叠加融合,宿迁将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动产业对接升级、集聚发展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对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利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要全面提升流域区域洪涝防御能力,让防洪保安更加稳固;要不断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和利用效率,让供水饮水更加安全;要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让生活环境更加宜居;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为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 助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要求系统构建现代水利

十四五是江苏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阶段,宿迁将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断把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推向前进,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水利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水利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进一步深化水利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改进水利社会服务方式,拓展水工程与水域空间的综合功能,加快智慧水利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系统提升法治、创新、改革三个能力,稳步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水治理效能,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宿迁初步展现强富美高新宿迁的现代化图景夯实基础。

(三)面临挑战

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宿迁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但对照宿迁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市水安全保障还存在一些短板。

1. 防洪排涝体系存在薄弱环节

我市地处淮河、沂沭泗河中下游,承接上游21.3万平方千米来水,沂沭泗水系防洪标准仅为50年一遇,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御洪能力差,流域防洪存在明显短板。区域洪涝防御能力不足,柴米河、北六塘河、南崇河等跨市跨县河道标准低,洼地圩区防洪排涝能力不足。中心城市、沭阳县城、泗洪县城防洪依托流域防洪能力,城市防洪标准低、压力大。

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有待加强

我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过境水多、可用水少,水资源保障压力大,不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农业灌溉传统漫灌方式还未有效改变,用水效率虽然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空间仍较大。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难度大,地下水监测体系不完善,地下水利用与保护需进一步加强。

3. 河湖生态治理保护压力较大

我市骆马湖、洪泽湖水域面积大,水域围占清理不彻底,造成河湖水域萎缩,减小湖泊行洪和调蓄能力。部分河湖水系连通能力不足,河湖生态用水保障程度和措施不足,加之输入性污染时有发生、区域联保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威胁河湖生态安全,河湖生态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任务重,河湖生态保护压力大。

4.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中型灌区兴建早、后续投入不足,灌排设施、信息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来龙等大型灌区灌溉排水标准偏低、管理设施不完备、水生态环境较差,距离现代灌区、生态灌区还有一定差距。农村河道受工程投资限制,部分河道未治理,河道排涝标准不足、水系不通畅,且管护投入不足,无法满足面广量大的农村河道管护需要。

5. 水利管理服务效能有待提升

我市境内河湖众多,管理任务重、监管压力大,加之重建轻管的历史欠账,古黄河、西民便河等市管河道尚未落实管理机构。水利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管理能力不强、人员不足、投入不足,新技术手段运用和智慧化系统的开发利用存在不足,依法治水和创新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水利体制机制不满足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围绕为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贡献宿迁力量总目标,以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总任务,以水利现代化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水利管理,全面提升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全域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为宿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二)基本原则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把增进人民福祉、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水利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强化河湖管理保护,协调好涉水活动与水生态、水空间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为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贡献宿迁力量总目标,强化水利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系统治理,综合施策。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城市乡村、地表地下,系统推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充分发挥水工程与水域空间的综合功能,促进水利协调、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完善水利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共同发力,凝聚推进水利发展的强大合力,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和科技创新,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水利治理体系。

(三)发展目标

1. 远景目标

2035年前,全市基本建成与市域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水生态治理保护体系、农村水利体系、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展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健康、水管理智能高效、水文化传承弘扬的水利现代化愿景。

——防洪保安得到新提高。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体系,洪涝可防、风险可控,有效控减洪涝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高标准、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资源利用达到新水平。建成高效利用、保障有力的水资源节约利用体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有效化解资源环境约束,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高效能、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

——生态保护呈现新面貌。建成空间融合、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治理保护体系,保持河湖空间良好、功能完整,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全域幸福河湖,有效彰显水韵名城魅力,为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提供高品质、多内涵的水生态保障。

——民生水利取得新成效。建成设施完善、灌排通畅的农村水利体系,灌区高效生态绿色友好,农村河网水系功能完备,有效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多功能的水系统保障。

——管理服务得到新提升。建成依法治水、智能高效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水利行业管理精细严明,水利社会服务精准简约,水利对象互联协同感知,水情信息资源全面共享,水文化有效传承弘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水治理保障。

2.2025年目标

锚定2035年前全市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初步构建标准较高、功能齐全、节约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水安全综合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水生态保护能力和水管理服务能力,为宿迁加快高质量发展强化水利保障,更加彰显江苏生态大公园特色。

——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流域防洪能力进一步巩固提高,区域防洪除涝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除涝条件进一步改善,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淮河水系洪泽湖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向300年一遇过渡,沂沭泗水系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向100年一遇过渡。邳洪河、岔流新开河、沭新河、蔷薇河、古泊善后河、柴米河、柴南河、总六塘河、北六塘河、南六塘河、古黄河、新汴河、西民便河等13条重点区域性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510年一遇。中心城区、沭阳县城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向100年一遇过渡,泗阳、泗洪县城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城区重要河道排涝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全市骨干河湖堤防达标率达到86%以上。

——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配置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配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合理配置和科学调度,进一步提升用水高峰期和应急供水保障能力。全市总用水量控制在30.43亿立方米以内,生活供水保证率达到97%以上,重点工业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完成率100%,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

——河湖生态保护显著进步。水生态空间有效保护,河湖生态明显改善,水域面积不减小,河湖功能恢复提升,水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水情教育成效明显,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全市恢复水域面积40平方千米,重点河湖生态水位(流量)保障率达到90%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97.3%,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0.51亿立方米以内。

——农村水利治理显著加快。大中型灌区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基本建成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和长效管理的农村水利服务体系,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全市农业灌溉保证率80%85%,有效灌溉面积率94%,旱涝保收田面积率90%,节水灌溉面积率6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25

——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落实,河湖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智能精细,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管理全面加强,水利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高效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水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宿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主要指标见表2

2宿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序号

规划指标

指标属性

2020

2025

1

骨干河湖堤防达标率(%

预期性

84

86

2

全市总用水量(亿m3

约束性

24.036

30.43

3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完成率(%

约束性

100

100

4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约束性

[37.1]

完成省下达目标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约束性

[27.3]

5

恢复水域面积(km²

预期性

[37]

[40]

6

重点河湖生态水位(流量)保障率(%

预期性

90

7

水土保持率(%

预期性

97

97.3

8

地下水年开采量(亿m3

约束性

0.34

0.51

9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预期性

0.610

0.625

10

有效灌溉面积率(%

预期性

91.2

94

11

旱涝保收田面积率(%

预期性

85.0

90

注:1. “[ ]”为规划期累计值,其余为年末值;

2. 骨干河湖堤防达标率是指列入《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中的河道以及洪泽湖、骆马湖堤防达标长度占比。

(四)发展布局

统筹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河湖生态、农村水利四类工程,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河湖管理保护、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水旱灾害防御、水土保持五项管理,提升法治能力、改革能力、创新能力三个能力,全力推进十大项目,不断提高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和水利管理服务效能,构建现代水利治理体系,保障宿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1. 统筹推进四类建设。围绕江苏水网建设布局,统筹推进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河湖生态、农村水利四类工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一是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加强流域工程建设,实施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黄墩湖洼地治理、中运河整治等工程,推进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等工程,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能力。加快推进区域治理,实施西民便河等11条骨干河道治理,力争启动淮西洼地治理工程,构建高标准骨干河网,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加大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二是实施水资源保障工程。推进南水北调一期配套、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和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水利专项等工程,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优化饮用水水源地布局,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三是实施河湖生态建设。聚焦水美城市、水韵名城目标定位,全面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快推进洪泽湖、骆马湖退圩还湖,加强水文化载体建设,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打造江苏生态大公园。四是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提升农村居民供水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来龙等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红旗等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全面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构建互联互通、引排顺畅、生态良好的农村河网水系。强化水土流失防治,加强两湖搬迁群众扶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 切实加强五项管理。以智慧水利为抓手,加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河湖管理保护、工程建设与运行、水旱灾害防御、水土保持五项管理,提升水利管理服务效能。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落实节水行动,规范节约用水行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地下水双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二是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划定河湖管理保护范围,明确水域岸线功能,协同开展水流资源产权确权,规范建设项目占用水域行为,优化岸线功能布局,保护河湖空间完整、功能完好。三是加强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完善落实水利工程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设市场监管,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制度,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四是加强水旱灾害防御管理。完善水旱灾害防御组织,落实防汛防旱工作职责,加强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工程调度能力和灾害抢险能力建设,落实防汛抢险队伍与物资储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助推平安宿迁建设。五是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健全水土保持监管制度体系,强化制度落实,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加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提升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和手段。

3. 系统提升三个能力。坚持依法治水、注重创新引领、深化水利改革,扎实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提升法治能力。开展规范性文件修订,完善水利法规体系,加大水法规执行力度,加强水法规宣传教育,维护良好水事秩序。二是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完善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加强科研科技成果推广及专题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贡献水平。三是提升改革能力。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持续深化水利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推动放管服、水权交易、农村水利改革等改革创新工作,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全力推进十大项目。针对宿迁水利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统筹考虑流域区域、城市农村协调发展,实施一批强基础、优布局、利长远的重大骨干项目。防洪减灾方面启动实施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淮西洼地治理、区域骨干河道治理4个重大项目,水资源保障方面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水利专项等2个重大项目,河湖生态建设方面实施骆马湖宿迁大控制三角区生态建设、洪泽湖骆马湖退圩还湖、中心城市水系连通等3个重大项目,农村水利方面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

三、主要任务

(一)防洪减灾工程

大力实施流域防洪工程,加快区域骨干河道治理,加大城市防洪除涝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构建标准更高的防洪保安网,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1. 流域治理工程

实施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工程,保证滞洪区滞洪时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保障滞洪区防洪安全,改善区内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加固骆马湖堤防、扩大新沂河行洪能力,中心城市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逐步提高到100年一遇。力争启动溧河洼治理工程,减轻圩区和泗洪县城防洪排涝压力。完成刘老涧新闸除险加固工程、黄墩湖地区洼地治理、中运河宿迁闸至刘老涧段整治、淮河流域及沂沭泗地区2019年旱涝灾后应急治理等工程,进一步巩固提升流域防洪能力。

2. 区域治理工程

力争启动淮西洼地治理工程,提高洼地防洪排涝能力。加快推进柴米河、南崇河等河道治理,续建完成西民便河、古山河等河道治理,恢复提高区域防洪除涝能力。实施宿连航道水利专项、宿连航道水系影响、恒力时尚产业园水系调整等工程,优化区域水系布局。实施淮洪站更新改造工程,提高洼地圩区排涝能力。

3. 城市防洪除涝工程

加大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建立与城镇规模、功能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城市水利工程体系。中心城市实施中运河治理等工程,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加快九支沟、清水河等内部河道治理;沭阳县依托柴米河治理,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加快三中沟、城后河等内部河道治理;泗阳建设包河排涝站、泗塘河排涝站等工程,提升城市涝水外排能力;泗洪县实施老濉河、新濉河治理,完善城市防洪圈,更新改造城东二站、城西翻水站,提高城市涝水外排能力。

专栏1  防洪减灾工程

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工程,加固挡洪堤98.8千米,防护堤坡113.6千米,铺设防汛道路120.1千米,配套进退洪口门和涵闸泵站。加快推进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实施新沂河扩大、骆马湖堤防加固以及影响处理等工程。力争启动溧河洼治理工程,治理溧河洼七里沟至双沟段29千米。续建完成刘老涧新闸除险加固工程、黄墩湖地区洼地治理、中运河宿迁闸至刘老涧段整治、淮河流域及沂沭泗地区2019年旱涝灾后应急治理等工程。

区域治理工程:力争启动淮西洼地治理工程,新建抽排泵站或扩建地涵,治理北崇河等河道。完成柴米河、北六塘河、马河上段、南崇河、安东河上段、拦山河、利民河、宿豫总六塘河等200千米河道治理,续建西民便河(小口子~大王桥)、古山河、南淮泗河、泗阳总六塘河等472千米河道治理。实施宿连航道水利专项、宿连航道水系影响、恒力时尚产业园水系调整等工程。

城市防洪除涝工程:中心城市实施宿豫贺兰山河水系调整工程,宿城九支沟、清水河治理以及黄河泵站等工程。沭阳实施三中沟、城后河治理工程。泗阳县扩建包河排涝站、新建泗塘河排涝站。泗洪县更新改造建城东二站、城西翻水站,规模分别为15立方米每秒、20立方米每秒。

(二)水资源保障工程

依托洪泽湖、骆马湖两大调蓄湖泊,中运河、徐洪河、淮沭新河等三条输水干线,完善调配水工程体系,优化饮用水水源地布局,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提高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

1. 水资源配置工程

推进南水北调一期配套宿迁市境内工程,保障我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根据国家部署,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提高我市用水高峰期和应急供水能力。推进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水利专项工程,打造以黄河故道为轴,多源补水、分区配水的河湖水系连通体系。实施嶂山泵站、青阳翻水站更新改造工程,提高灌区供水保证率。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开展雨洪资源利用研究,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加强尾水资源化利用。

2. 水源地建设工程

实施骆马湖宿城水源地取水口延伸工程,进一步保障中心城区水源质量,缓解水源地保护压力。加快推进沭阳县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沭阳县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实施泗阳县中运河竹络坝水源地迁建工程,优化水源地布局,提高供水安全,为城市发展释放空间。实施宿豫区骆马湖水源工程,远期规模30万立方米每天,满足城乡饮水需求。

专栏2  水资源保障工程

水资源配置工程:推进南水北调一期配套宿迁市境内工程,实施骆南中运河消险完善等工程,完善中运河、洪泽湖等沿线口门。根据国家部署,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主要实施徐洪河扩大,以及水质保障和水系调整等工程。推进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洋河引水工程,以及洋河湖、生态湿地调蓄等工程。实施嶂山泵站、青阳翻水站更新改造工程,设计流量27.15立方米每秒。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开展雨洪资源利用率,实施尾水资源化利用工程。

水源地建设工程:实施骆马湖宿城水源地取水口延伸工程。加快推进沭阳县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新建备用水源地。实施泗阳县中运河竹络坝水源地迁建工程,优化调整泗阳县中运河竹络坝水源地、中运河双桥水源地,新建供水厂。实施宿豫区骆马湖水源工程,远期规模30万立方米每天。

(三)河湖生态建设

聚焦江苏生态大公园目标定位,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河湖水系连通,重点实施洪泽湖、骆马湖退圩还湖,强化水文化载体建设,全域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1. 河湖生态修复工程

加强湖泊生态修复。实施骆马湖宿迁大控制三角区生态建设工程,打造都市休闲观光区、湿地生态保育区、文博农旅体验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实施洪泽湖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生态廊道,加强通湖河道生态修复,有效维护洪泽湖健康与功能发挥,促进湖泊水生态复苏。

推进河道生态修复。统筹河道清淤疏浚、岸坡生态治理、岸线综合整治等工程,推进县区河道生态修复,改善区域水环境。

2. 河湖水系连通工程

围绕水美城市、水韵名城目标,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重点实施中心城区水系连通工程,以及沭阳、泗洪、泗阳水系连通工程,通过引清入城、沟通活水,增强河湖水系连通性和流动性,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改善区域河湖水质和河湖水生态环境,满足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3. 退圩还湖工程

开展洪泽湖、骆马湖退圩还湖工程,清退非法养殖圈圩,切实化解圈圩养殖等历史遗留问题,逐步恢复水域面积,提升湖泊调蓄能力和水环境容量,积极营造有利于水生态修复的健康湖盆形态。

4. 水文化载体建设

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进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积极开展水情教育,充分挖掘宿迁水文化遗产,因地制宜创建水情教育基地,开展水情和水文化知识普及教育,弘扬治水文化和水利精神。加强水文化载体建设,创建沭阳县淮沭河等水利风景区,打造宿豫六塘河水情馆,实施生态公园水利配套工程。

专栏3  河湖生态建设工程

河湖生态修复工程:推进骆马湖宿迁大控制三角区生态建设工程,打造城市湿地游憩空间。开展洪泽湖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泗阳县洪泽湖近岸带生态修复,泗洪县洪泽湖近岸带生态修复以及濉河、溧河洼生态廊道,宿城区肖河、五河生态修复等工程。实施沭阳县城后河、三中沟生态修复,泗阳县开发区河道生态修复,宿城区清水河生态修复等工程;续建完成宿城区朱海牛角淹生态旅游及水环境修复工程。

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施中心城区水系连通工程,推进西南片区、湖滨片区、宿豫片区、洋河片区水系连通工程,打造河湖安澜、水活质优、水清岸绿的城市水网。推进沭阳县水系连通工程、泗洪县濉汴河活水工程,续建完成泗阳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退圩还湖工程:实施洪泽湖退圩还湖工程,泗洪县清退堤圩和埂围153.2平方千米,宿城区清退圈圩17.33平方千米。实施骆马湖退圩还湖工程,清退养殖圈圩约9.42平方千米,恢复自由水面积8.0平方千米。

水文化载体建设:实施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工程,加固河道堤防,推动宿迁水利遗址公园水情教育基地、皂河水利枢纽风景区等提档升级。打造沭阳县淮沭河等水利风景区,建设宿豫六塘河水情馆等水情教育基地。

(四)农村水利建设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改造,加快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宜居乡村。

1.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进一步推进农村供水水源建设,稳步开展老旧设施和管网更新改造,加强水质监测、监管服务能力建设,巩固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2. 大中型灌区改造工程

加快推进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来龙型灌区现代化改造、红旗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力争推动泗洪县濉汴河灌区列入全国大型灌区名录,完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增强沟渠灌排能力,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灌区生态环境,提升灌区信息化水平和管理能力,打造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灌区,保障粮食安全。

3. 农村生态河道建设

按照河道通畅、水体清澈、岸坡绿化、景色优美、长效管护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统筹实施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河塘连通、活水清流、岸坡整治、水源涵养,健全河道管理机制体制,巩固提升农村河道引排能力,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护,至十四五末农村生态河道占比达到40%以上。

4.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以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抓手,统筹实施坡耕地治理、河道生态建设、面源污染治理、绿化造林等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8.6平方千米,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预防保护,加快构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5. 两湖搬迁群众扶持

继续开展洪泽湖、骆马湖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扶持项目,加大安置区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农田水利配套、供排水管网以及生产道路等设施,改善搬迁群众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搬迁群众发展动能。

专栏4  农村水利工程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实施县区农村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重点实施泗洪县博世科水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模15万立方米每天,新建蓄水库150万立方米。

大中型灌区改造工程:重点实施来龙等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以及红旗、曹庙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力争启动船行等大中型灌区改造工程。积极推进泗洪县灌区优化调整,力争创建濉汴河大型灌区。

农村河道整治工程:建成农村生态河道660条。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8.6平方千米,建设泗洪宋庄等5个生态清洁小流域。

两湖搬迁群众扶持:新建道路,治理河渠道,配套供水、污水管网,以及文化广场、活动中心、厂房等设施。

(五)水管理服务能力建设

构建水资源利用节约集约、河湖保护规范有序、水利工程运行智能安全、水旱灾害防御可靠高效、水土保持监管有力的现代水管理服务体系,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提升水利管理服务效能。

1. 水资源节约保护

深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等各环节监管,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刚性约束。落实国家、省市节水行动,科学制定区域年度用水计划,推进节水评价,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强化节水监管。扎实开展节水监督检查,加强用水过程监控,完善各行业用水计量,加强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健全节水用水统计制度,规范用水节水行为。突出工程节水。加强农业节水增效,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城乡节水降损,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加强工业节水减排,提高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率。注重示范引领。推动泗阳、泗洪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积极创建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推进灌区、企业、社区、学校等节水载体建设,争创水效领跑者。

2)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用水总量控制。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严格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开展可用水量测算,优化区域水资源调配,推进跨行政区河湖水量分配,完善水量分配监督考核和保障措施。规范取用水管理。严格水资源论证,推进开发区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工作,加强取水许可全过程管理,全面推行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应用,强化取用水户监督管理,严格管控超许可取用水。加强水资源监管。健全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机制,修订完善用水户名录,加强用水统计调查,非农业用水实现全面计量监控,农业用水实现大中型灌区取水计量全覆盖。

3)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水源地长效管护。完善水源地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管理机构,保障运行经费,加强水源地巡查管护,强化水量调度,保障供水安全。保障河湖生态用水。研究确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优化调度运行方案,保障古黄河等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严格地下水管理保护。严格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确保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0.51亿立方米以内、水位稳步回升。加强地下水保护,推进地下水井标准化建设,优化地下水监测站点布置,强化动态监管。

2. 河湖管理保护

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明确河湖生态空间,强化河湖管理保护,保持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完整,有效发挥河湖综合功能。

1)明确河湖空间划定河湖管理保护范围。推动新一轮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完成150余条县级河道、22个大中型灌区骨干渠道等管理范围线划定工作,推进涉水空间管控成果共享。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对接。组织编制市县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明确河湖水域岸线功能分区。组织编制市县河湖保护规划,科学划定河湖水域岸线功能分区,合理确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落实分区管控要求,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协同开展水流资源产权确权。协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开展西民便河、东沙河等河道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协同推进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河湖岸线资源监管体系。

2)加强管理保护加强水域管理保护。加强水域占用活动监督检查和占用水域行为管理,定期开展河湖水域调查和监测,强化河湖禁采执法,规范河湖采砂行为,确保河湖水域面积不减少、水域功能不衰退。加强岸线管理保护。完善河湖水域岸线管理制度,全面排查岸线范围内生产建设项目情况,整治岸线违法占用行为,优化岸线功能布局,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恢复河湖岸线原有综合功能。开展河湖生态评估。继续开展重点河湖生态状况评估,客观评价河湖健康状况,为改善河湖生态提供依据和支撑。

3. 工程建设与运行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工程运行与安全生产管理,完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建设质量与安全生产专项监管,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1)工程建设管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规范建设行为。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多元化建设管理模式,继续推行代建制、集中监理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体系,健全建设管理制度,落实市县分级稽察要求,推行清单监督机制。加强建设质量管理。完善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按照质量监督双清单要求,加大水利建设工程监督检查力度,加强重点部位、薄弱环节把控,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优良率。加强建设市场监管。落实《宿迁市水利局招标(采购)工作管理办法》要求,促进项目信息公开,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严格开展履约考核工作,推进信息共享、动态监管、联合惩戒,维护水利建设市场秩序良性运行。

2)工程运行管理完善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推进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责任制建设,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市县监管体系,健全工程运行管理制度,推行水利工程管护运行市场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水利工程管护效能。推进工程管理精细化。编制全市水利工程管理手册,全面普查河道、闸站等水利设施基本情况,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推进工程管理智能化,全面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效率和水平。开展水管单位达标创建。继续推进国家及省级水管单位、省级规范化管理小型水库创建和复核工作。

3)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各专业领域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切实做到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构建更加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专项监督。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着力抓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监管成果管理和应用。

4. 水旱灾害防御

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完善水旱灾害防御组织,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水利工程调度能力和水旱灾害抢险能力,强化防汛抢险队伍建设与物资储备,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1)水旱灾害防御组织建设建立机构健全、组织有力、运转高效的市、县、乡三级水旱灾害防御组织,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防汛防旱责任制。落实防汛防旱工作职责,完善信息共享、会商决策、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建立工程巡查、汛前检查、水毁修复等常态化工作机制。

2)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水文站网建设,推进基础数据整合,完善联合会商研判机制,提高水旱灾害预测预报预警和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复核重要河湖库防汛抗旱特征水位,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宿迁市城市洪水风险图,并接入江苏省风险图管理和应用系统。开展水旱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水旱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和水旱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科学开展水旱灾害防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完善调度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工程调度监督管理,构建区域、城市调度协调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水工程综合效益。

3)防汛抢险队伍建设与物资储备强化抢险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演练,强化防汛抢险责任意识,提高抢险实战能力,逐步构建规模适度、行动快捷、保障有力的防汛抢险队伍。加强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防汛物资储备管理新模式,探索智慧化管理和调运模式,构建分级储备、种类齐全、结构完善、布局合理防御物资仓储体系,提高物资仓储管理水平和调运效率。

5. 水土保持管理

构建系统全面、务实高效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体系,强化水土保持三同时等制度落实,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加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切实提升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和手段。

1)提升水土保持监管与服务能力完善水土保持制度体系。完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检查等制度,建立完善水土保持行业监督考核体系,推动水土保持行业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加强青阳径流场、老濉河河流控制站,以及气象站、林下盖度监测样地等站点运行维护,积极申报泗洪国家级水土保持监测站,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加强监管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市、县(区)及乡镇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落实水土保持管理人员、工作经费、技术支撑,提高水土保持监管服务能力。

2)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规范开展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综合运用现场检查、书面检查、互联网+监管等水土保持监管手段,及时精准发现、依法严格认定和严肃查处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未批先弃等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先进技术,准确核实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数量、任务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科学评价工程实施情况和效益情况,提高工程的监管水平。

6. 智慧水利建设

强感知、增智慧、保安全主线为引领,推进空天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建设,全方位构建水利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核心业务智慧化应用全覆盖,提升水利管理服务效能。

1)加强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空天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建设,完善水文站网、水源地、灌区渠首、重要水闸、泵站、堤防等信息化监测监控设施,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视频智能监控等手段,进一步扩大感知范围,整合集成水利基础数据资源,构建多维立体的管控云平台,提升智慧水利调度能力。

2)加强智慧水利业务系统应用推进水灾害防御决策、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管理、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管理、水政执法、河湖长制、政务智能综合应用等8大应用系统建设和运用,全面提升水利行业智慧化管理水平。

四、实施安排

(一)重大项目

针对宿迁水利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规划实施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等一批强基础、优布局、利长远的重大骨干项目,争取更多地纳入国家和省规划,依法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力以赴推进,力争早日建成发挥效益,为宿迁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提供支撑和保障。

防洪减灾方面,重点实施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工程、推进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推进淮西洼地治理工程及区域骨干河道治理工程等4项重大项目,提升我市淮河、沂沭泗两大水系防洪标准和区域骨干河道排涝标准,构建高标准的骨干水网。

水资源保障方面,重点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水利专项工程等2项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我市跨流域、区域调配水能力,完善内部供配水体系,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河湖生态建设方面,重点实施骆马湖宿迁大控制三角区生态建设工程、中心城市水系连通工程、两湖退圩还湖工程等3项重大项目,进一步恢复湖泊水域面积、增强河湖连通性,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提高河湖生态颜值,满足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农村水利建设方面,重点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工程1项重大项目,打造以来龙灌区为样板的现代智慧灌区,建成一批灌排能力强、生态环境好、用水效率高的中型灌区,全面保障粮食安全,助推乡村振兴。

(二)投资估算

十四五规划总投资约272.8亿元,其中防洪减灾工程投资76.4亿元,水资源保障工程投资60.9亿元,生态河湖建设工程投资102.3亿元,农村水利工程投资27.0亿元,水利管理体系投资6.2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坚持依法治水

完善法规体系。修订出台《宿迁市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一批服务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的规范性文件,严格河湖保护、地下水管理等法律法规执行,推进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水利治理法规制度体系。

强化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执法信息公开内容的标准、格式、渠道及方式,强化事前公开、规范事中公开、加强事后公开。规完善权责清单,坚持权责法定、权责透明、权责统一。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健全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式,加快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提升执法效能。推进执法资源整合,统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职能,合理划分市县水政监察队伍的执法职责,推动执法力量下沉。持续开展河湖专项整治,切实加强日常巡查检查,继续推进河湖三乱整治、清四乱两湖禁采等专项执法行动,提升河湖监管保护水平。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以执法队伍、执法装备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和保障。

(二)加强创新引领

夯实人才保障。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坚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并重,以省“111人才工程等为重点,吸引更多水利人才到宿迁发展。加快人才结构步伐调整,突出水资源管理、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水生态保护、水政执法等领域。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争取政府政策向基层倾斜,逐步提高基层水利人才队伍专业技能。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体系,加强与国家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通过跟班学习、专家讲学等形式,着力培养一批高层次水利人才队伍。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水利系统职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比达到55%,年龄50岁以下人员占比达到60%,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占比达到35%

强化科技支撑。健全水利科技制度体系,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落实配套政策与措施,探索水利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强化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科研力量,帮助我市谋划争取重大项目、推广科研科技成果、提升行业监管能力,重点开展雨洪资源利用、洪泽湖周边洼地治理等专题研究,不断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和贡献水平,助力我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水利改革

推进水利放管服改革。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推行水土保持、洪水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多评合一制度。简化方案审批程序,优化不见面审批流程,构建标准统一的审批服务模式,提高审批效率。梳理行政权责事项,制定出台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

加快推进水权改革。在洋河新区地下水水权交易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水权交易制度体系,探索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加强交易市场监管,规范水权交易流程,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率。推进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体制改革,由市级统筹调配水资源、调度水工程,全面提高水资源的管控水平。

深化农村水利改革。深化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落实。创新管护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实行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分离,推行“多位一体”综合管护。建立工程建设与管护机制同步落实制度,巩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将农村水利管护工作纳入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范畴,建立稳定的工程管护资金保障机制,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等原则要求,破解农村水利工程管护难题,全面实现组织领导、水价核定、工程管护、用水管理、资金落实、绩效考核“六个到位”。

深化河湖长制实施。健全完善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障有力的河湖长制工作体制,分级分类细化实化河湖长任务,进一步明确河湖长履职标准,压实细化乡村河长责任,不断提升河湖长履职效能。进一步完善总河长牵头抓总、各级河长积极响应的上下联动机制,从河长办到有关职能部门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机制,以及区域共同治理管护河湖的整体联动机制,不断提升河湖管护水平。规范河长考核工作,完善落实《宿迁市河湖长制工作考评细则》,简化考核程序,量化考核指标。推进建立各级河长管家库,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建立跨界河湖联合河长制度,建立联合巡查、交办、整改机制。

(四)强化规划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节点化要求,确保中央、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水利系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加强政府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正常衔接和工作协调,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推进的水利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水利改革合力,协同推进规划实施。

完善规划管理。明确水利发展规划、综合规划、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功能定位,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实行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明晰分类分级规划审批权限。加强规划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完善规划编制、评估与滚动修订机制,科学推进水利建设与管理。健全项目前期责任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大前期工作考核力度,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

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强化专业监督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监管能力水平。聚焦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监督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重要工作的贯彻落实,实现对河湖空间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土保持、水利资金使用、行政许可等全方位监督考核,加强考核成果运用,做好正向激励,严格反向问责。

广泛宣传引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动员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水利现代化建设。加大水利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强化法治宣传,推进互联网+法制宣传行动,增强全社会的水法治意识和观念。实行政务公开,及时通报规划建设进展情况和重大涉水问题,维护广大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水利发展的良好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