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裴凌曼)日前,记者走进泗洪烈士陵园,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泗洪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一座28米高的烈士纪念塔巍然矗立在广场中央。以烈士纪念塔为中轴线,两侧是革命烈士纪念馆,背面则是陵园墓区,江上青等189位烈士被安葬在这里。
泗洪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也是淮北区党委、新四军四师师部、淮北行署所在地。境内的朱家岗、青阳、胡桥、江桥、周庄、马公店等地发生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无数先烈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
1955年,泗洪县委、县政府在县城南郊拓地500余亩,择其东向,辟建了泗洪烈士陵园,将葬在泗洪境内的189位烈士先后移入陵园奉葬。
在陵园之中,有一尊汉白玉的雕像,她就是“淮北刘胡兰”——喻尊霞。在泗洪县,提起喻尊霞的名字,人们总会想起这位抗日女英雄的英勇事迹。
1920年5月23日,喻尊霞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三,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三小姐”。她从小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她的作文《悲惨的乞丐》曾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全班传阅。
然而,喻尊霞的命运在国家危难之际发生了转折。1938年,由于日军的侵略,学校被迫停办,她辍学回家。面对国土沦丧,她立志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1939年,喻尊霞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加入了当时的青年抗敌协会,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们有时在墙上书写抗日标语,有时在街头演说或进行文艺演出。喻尊霞擅长演唱。她外表文文静静,平日里寡言少语,见了生人还有点害羞。可是上了台,她的嗓子很亮,唱起歌来音色优美,人们都称她是“金嗓子”。
在党的领导下,青年抗敌协会广泛深入地向广大民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喻尊霞深受领导信任,同志们也很喜欢她。那时,到乡里搞政治宣传全是步行。她的脚上起了泡,但是从不叫苦。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同时,喻尊霞还经常热心地帮助乡亲们做家务、干农活。由于喻尊霞工作出色,不久,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6月,喻尊霞加入了泗县政治工作队。
1940年3月,中共在皖东北创建抗日民主政权。这时,各区都成立了民运工作团。喻尊霞所在的泗县政治工作队也改为民运工作团,其任务是深入农村宣传、发动、组织群众,成立农救会、妇救会,巩固新政权。这年5月上旬,喻尊霞和朱碧莎、陈兴吾、夏复兴等同志被调往外地开展工作。他们秘密召开贫雇农积极分子会议,还建立了相关组织,宣传减租减息。同年5月28日,因恶霸地主袁林告密,喻尊霞与朱碧莎、马文训等同志不幸被捕。在审讯中,她巍然站立,坚贞不屈。她的衣服被打烂了,还多次昏死过去。
日本侵略者通过汉奸王仲涛要喻尊霞写“自首书”。喻尊霞回答:“我写!”日寇信以为真,忙拿来纸笔。喻尊霞接过纸笔,挥手写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寇暴跳如雷,拔出刀来,残忍地砍下喻尊霞的手指,并声嘶力竭地吼道:“埋掉,统统埋掉!”
喻尊霞忍住剧痛,与同志们一道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临近日寇挖好的坑洞,她突然高呼:“同志们,为祖国牺牲的时刻到了,让我们最后高唱一首歌吧!”在歌声中,日寇将刺刀刺进她的胸膛。
在牺牲时,喻尊霞年仅20岁。1957年,喻尊霞的事迹入选“乡土教材”课本,被誉为“淮北刘胡兰”。2009年9月,喻尊霞被评为“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烈士陵园里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是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火炬。
泗洪烈士陵园在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2009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在2012年9月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在2015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如今的泗洪烈士陵园,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烈士陵园,而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英雄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指引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