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文明城 文明风丨“四单四图”模式推动乡村治理“两减两增”

发布日期: 2023-11-15 来源:宿迁网访问量:62【字体:

【核心提示】为了解决农村新型社区工作人员工作量激增、居民归属感不强、人情消费负担显著加大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泗阳县通过编制服务清单、履职清单、积分清单、新风清单,绘制事项办理流程图、事项准入程序图、赋分兑换运行图、移风易俗操办图,以“四单四图”模式推动乡村治理实现减村(社区)本职工作以外负担、减群众人情消费负担、增村(社区)公共服务效能、增群众参与自治效能的“两减两增”目标,累计减少村(社区)填表、建台账等本职工作以外负担7项,10余万户居民参与积分制管理,13800余人次参与积分兑换,兑换物资总值45万元。相关做法获评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获得农业农村部《农村改革动态》内刊推广。

【案例名称】泗阳创新“四单四图”模式推动乡村治理“两减两增”

【生动实践】

“宣道勤的孙子、孙女在校获评‘三好学生’,宣道勤获评‘好媳妇’,共加40分!”“用积分制倡导移风易俗是个好创意!”……近日,记者在泗阳县城厢街道界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为宣道勤、陈晓梅等居民的积分存折登记加分。

编制新风清单,绘制移风易俗操办图

减群众人情消费负担

近年来,针对农村喜事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泗阳县在《人情新风“宿9条”》的基础上,组织群众讨论、议定新风清单,明确操办标准,婚事细化为彩礼、礼金、婚宴、闹喜等8项标准,丧事简化为礼金、宴请、车队等12项标准,其他喜事规范为3项标准。

泗阳县将农村居民自觉遵守人情新风情况纳入积分制管理范畴,作为“文明户”“文明家庭”评选标准,通过精神激励引导群众自觉杜绝大操大办;通过积分制调动村(社区)居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引导群众主动投身基层治理工作,激发了村(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营造了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该县通过道德讲堂等载体,全面弘扬新风。各村(社区)成立由乡贤、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在婚丧嫁娶中落实移风易俗要求,并定期对“支客”进行政策培训,明确红白事的操办标准。凡群众家中遇到红白事,红白理事会人员主动上门,喜事祝贺、丧事慰问,同时做好人情新风的倡导和宣教工作。该县还鼓励党员干部率先承诺“人情减负我先行”,争当表率、成为示范。

编制履职清单,绘制事项准入程序图

减村(社区)本职以外负担

针对当前村(社区)报表多、台账多、承担职责范围外的事项多等现象,泗阳县严格落实上级关于减轻基层负担的决策部署,研究出台《村级组织主体责任清单》,村(社区)对依法依规应当履行主体职责的党的建设、民主法治、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等16项事项全面承担和全力落实,乡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加强指导。

对照11项《村级组织履职负面事项清单指导目录》,该县明确乡级部门和单位不得向村(社区)下达任务的“红线”,把村(社区)接不住的任务、干不了的工作、担不起的责任坚决挡在线外,让村(社区)回归本职、“轻装上阵”、切实减负。

对照12项《村级组织协助办理事项准入清单》,该县绘制村级组织协助办理事项准入程序图,建立规范完善的协助办理事项准入备案制度,理顺村级和乡级条块关系,明确乡级部门和单位下达任务到村(社区),需经过申请、审核、备案等准入程序,并在做法上给予指导、人员上给予支持、经费上给予保障。

编制积分清单,绘制赋分兑换运行图

增群众参与自治效能

“我们推行党员群众文明‘双十条’积分制度,积分一加一减,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泗阳县穿城镇颜圩村党支部书记颜晓舟告诉记者,为了切实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建立多元共治的长效机制,该村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身边事入手,将基层治理与党员管理、网格管理、乡风文明、环境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对群众日常行为进行打分考核。

该县绘制赋分兑换运行图,明确赋分兑换运行工作应按照广泛征求意见、拟定积分方案、履行“四议”程序、成立管理小组等13个步骤开展,让群众全程参与积分制管理模式的设计和运行,确保积分制管理模式符合群众意愿。

编制服务清单,绘制事项办理流程图

增村(社区)公共服务效能

近年来,泗阳县围绕基层民生服务领域,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在征求群众意见、分析日常受理事项数据的基础上,由县、乡、村三级通过座谈、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以及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细化为38项村(社区)能办事项清单。

各村(社区)对38项事项进行分类,强化就近服务、代办服务、前置服务,区分可跨村(社区)办结事项和可跨村(社区)代办事项,明确群众居住地和户籍地所在村(社区)服务责任,通过各村(社区)配合协作和村(社区)干部帮办代办,实现“材料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该县绘制事项办理流程图,列明38项服务清单的办理对象、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方式、办理地点、应提交的材料等内容,规范具体事项办理操作流程,完善配套措施,为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进乡村治理制度化、规范化。(记者 王国康 通讯员 王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X

您即将访问非政府网站链接,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