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名称 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256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014319733/2025-00136 分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其他    其他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发文日期 2025-06-27
文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时效

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256号提案的答复

韩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过程

(一)专题布置会办。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办会,研究部署办理工作,制定办理计划,明确办理目标、时限节点和具体路径。

(二)调查研究推动。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建议,局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调研,深入分析我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沟通,谋划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为办理建议答复提供依据。

(三)认真办理答复。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形成了建议答复征求意见稿。为提高建议办理水平和办理质量,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等形式,就建议办理工作专门征求委员意见,并根据委员意见重新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此答复稿。

二、建议采纳及落实情况

在认真研究建议内容、制定办理方案的基础上,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会商,协作办理答复意见。针对您提出的3条建议,全部予以采纳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加强行业标准制定与质量监管。”的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养老服务收费标准联合市发改委出台《关于明确我市普惠养老服务政府签约价格指导区间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普惠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费、基本护理费的价格标准,并综合考虑物价、用工等养老服务成本费用持续增长因素,建立普惠养老服务价格实行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普惠养老服务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监管机制。印发《宿迁市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养老服务监管主体责任和重点任务,通过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鼓励社会广泛参与等方式,深化养老服务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队伍。三是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制订《宿迁市高技能人才紧缺型职业(工种)及培训补贴标准目录》,将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等纳入目录范围内,同时对目录内职业(工种)通过培训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提高30%的培训补贴,年均培养相关人才3000余人。引导宿迁卫校、宿豫中专、宿迁泽达等职业学校师生主动深入宿城、宿豫等养老机构开展助老服务,了解需求,商谈校企合作,安排学生见习、实习,提高养老服务领域人才与市场的匹配度。

(二)关于“推动行业合作与资源整合”的建议。一是加强行业合作。加快推进职业院校传统专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增设老年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适度超前进行专业布局。引导职业学校引进临床护理专家、智慧养老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报考“老年照护”“健康护理师”等1+X职业技能证书,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智慧养老服务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积极发挥技工院校人才主阵地优势,鼓励技工院校深入企业,主动对接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模式,实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二是加强资源整合。探索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通过依托现有资源改建、引导社会力量挂牌、因地制宜适当新建等方式,全市累计建成城市社区助餐点83家,有效满足老年人助餐需求。三是健全服务网络。落实《宿迁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以全域范围内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均等化布局为目标,依托城市主要功能片区统筹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形成“一主、两副、多节点”的养老服务设施整体格局。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成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28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1家、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121家、居家社区养老站点608个,有效满足老年人全日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需求。

(三)关于“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的建议。一是加大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扶持力度。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有关养老服务补贴发放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对全市范围内已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发放护理型床位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落实《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商务部 卫生健康委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省物价局关于明确养老服务机构水电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及时申请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二是加强养老服务资源引进。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扶持,先后引进南京九如城、南京安汇、上海悦心、河南青蜓等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在宿建设运营养老服务机构,引入上海安康通、南京索酷、上海莱阳、徐州社康等居家服务组织运营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通过品牌连锁养老组织的引进,带动本土养老企业健康发展。三是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对全市有需求的社会老年人家庭、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支持居家适老化设施改造和智能监测设施、适老智能辅具配备,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环境,提升老年人的居家生活质量。2024年,完成3400余户老年人家庭的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累计补贴900余万元。

三、下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进一步加强我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关键领域、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我市城市智慧养老服务迈上新台阶。

(一)强化要素支撑。严格落实用地保障政策,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55%以上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二)完善设施布局。指导县(区)在全面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老年人口的规模分布、消费能力、饮食习惯等因素,年内建成30家城乡社区助餐点,进一步增强社区助餐能力。继续加大农村互助合作养老服务试点探索,进一步细化明确农村互助合作养老服务的服务内容、服务管理、服务要求、服务评价等内容,年内建成30个示范性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

(三)加强协同合作。与宿迁卫校共建养老服务人才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和专业养老护理员,年内培训养老护理员1000人次。深化与苏州市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的结对合作,围绕养老机构智慧化管理、养老护理员技能提升等内容进行共建。做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认定、养老护理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加强高层次、专业化养老护理人才培养。

(四)助推银发经济。加大适老化改造的政策宣传和使用推广,年内全市建成8个以上的适老生活体验中心(店),增强老年人现场体验感,提高适老化改造知晓度和覆盖面。加大外引内培力度,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及智慧养老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探索开发健康咨询、紧急救护、老年金融等优质养老产品。加强重点养老机构(企业)遴选培育、优质适老产品推广应用,聚力打造一批具备较强带动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产品和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