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 ||
索引号 | 00000001/2021-00043 | 分类 | 政策解读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发展改革委 | 发文日期 | |
文号 | 关键词 | ||
文件下载 | |||
时效 |
《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宿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积极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再出发、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高位推动、精心组织、系统谋划,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市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前期课题研究,推进专项规划编制;多次召开座谈会,分批听取有关单位汇报“十四五”规划思路;结合年度务虚会,就“十四五”战略谋划和需要深入研究思考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不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市委、市政府领导组织市有关部门,在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批“十四五”时期需要安排的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改革举措,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和一批重要成果。2020年11月24日、12月1日,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基本思路》,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主要目标任务等重点事项。2020年12月25日,市人大召开财政经济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听取人大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基本思路》的意见建议。上述工作,为规划《纲要》起草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起草过程
2020年8月,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起草小组,由市政府领导同志亲任组长,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市各有关部门,深入谋划目标任务,构建指标体系;提出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工作举措;继续谋划支撑规划《纲要》有效实施的重大项目和工程。2020年12月11日,市政府召开“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任务交办会,要求各部门紧跟上级要求,进一步加强目标任务谋划,编制出一个契合时代要求、符合宿迁实际、顺应人民期盼的规划《纲要》。
编制过程中,我们在发展方向、目标、任务等方面着重把握四个原则:
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视察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充分体现把握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系统谋划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参与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发展要求上,努力找准宿迁定位,谋划具体工作路径。
二是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中展现宿迁担当和作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紧扣“把改革创新的基因注入现代化,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的传奇”总要求,围绕推动“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再出发,谋篇布局规划《纲要》。比如,在产业体系优化方面,明确要着力构建竞争优势明显,特色鲜明、高端引领的“6+3+X”制造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在城乡融合发展发面,明确要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发展格局,健全体制机制,全面启动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在生态修复环境建设方面,明确要推进美丽宿迁建设,全域构建“水韵、花香、景美”的美丽空间;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明确要加速构筑内畅外联的公铁水空大通道,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尽快实现“城市快速路成环、全域高速路成网、对外高铁四通八达”;在增强安全发展保障能力方面,明确要全域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等等。
三是充分衔接市“十四五”规划《建议》,紧紧围绕市委工作要求细化实化发展任务。市委《关于制定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编制规划《纲要》的重要依据和遵循。在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等方面,规划《纲要》与《建议》保持一致。具体内容上对《建议》提出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同时,尽可能以专栏的形式将需要推进实施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予以呈现,力求做到规划内容通俗易懂、一目了然,更好地指导工作、推动实践。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补齐民生短板增进人民幸福,让群众拥有更多可知可感可见的获得感,以民生改善的新成效持续彰显宿迁发展的“含金量”。
规划《纲要》形成初稿后,征求了包括市级领导、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多次对部分内容进行了“点对点”征求意见。2021年1月8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座谈会,就《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纲要》征求部分在宿生活退休市级老领导代表、民主党派负责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企业家代表、基层代表、市民代表意见。1月14日,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人大代表对规划《纲要》的意见建议。对各方面反馈的修改意见,我们逐条逐句进行了分析研究,能吸收的尽量吸收。
1月上旬,省发展改革委按照规划衔接要求,组织省有关部门对我市规划《纲要》进行了审查,出具了衔接意见。省发展改革委认为我市规划《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等,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了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明确的城市定位、重大事项契合宿迁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局部细节上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我们已根据实际情况,吸纳到规划《纲要》文本中。
1月14日、1月15日,市政府五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六十八次常务会议、市委五届第120次常委会分别对规划《纲要》进行了审议并原则通过。1月21日,宿迁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通过规划《纲要》)。
三、规划《纲要》框架和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采用篇、章、节结构,共8篇23章81节,12万余字。
第一篇:“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再出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共四章,主要阐述发展基础、机遇挑战、历史使命、指导思想、战略抓手、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等方面内容。“历史使命”内容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最新要求,以及省委对宿迁提出的“把改革创新的基因注入现代化,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的传奇”的最新任务,阐述宿迁的担当和责任,明确了“改革创新先行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生态大公园、全国文明诚信高地”的发展定位。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上,体现规划衔接要求,与省规划《纲要》总体保持一致,同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各地各部门加快产业发展,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拟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5个指标,共计33个指标。
在预期目标设置上,按照市委规划《建议》提出的工作部署,主动作为、自加压力,能快则快,明确“十四五”具体目标安排和2035年远景目标。总的原则是预期性指标按照“能快则快、能高则高”、约束性指标按照保证完成底线目标的标准确定,以此引导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走在苏北前列、快于全省平均、领先区域发展、赶超全国梯队”。
第二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共三章。
第一章,推动工业扩量提质(共四节)。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历史性交汇机遇,坚持量质并举、创新驱动,以培大育强作为重点,以千百亿级产业培育作为核心,加快打造地标性产业,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构建竞争优势明显,特色鲜明、高端引领的“6+3+X”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机电装备、高端纺织、光伏新能源、绿色食品、新材料、绿色家居等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经济、数字经济等先导产业发展。按照千亿领航、百亿壮大、十亿升级、小微成长思路,做大做强产业龙头,扩充市场主体总量,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重点突破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单打冠军,不断提升企业实力,壮大产业规模。
同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参与区域分工,聚焦关键领域,完善供应链条,实现价值攀升,推动形成比较优势和区域竞争力,大力培育化学纤维、纺织服装、晶硅光伏等20条产业链,形成布局合理、差异竞争、功能协调的产业生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章,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共四节)。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优化服务业布局,扩张服务业总量,完善服务业结构,壮大服务业企业实力,强化服务业融合机制,努力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体系化、集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业等产业,不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全力发展好现代商贸、现代旅游、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产业,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品质和效益。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服务业内部融合渗透。
第三章,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共五节)。瞄准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规模化、融合化、品牌化、智慧化发展方向,聚力聚焦稳产保供能力、农业产业能级、品牌强农水平、三产融合水平、支撑保障能力五个方面提升,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主供应基地、新兴农产品加工制造基地、苏北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创优高地,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第三篇:抢抓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共两章。
第一章,加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共四节)。充分利用进入“高铁时代”的新优势,全面参与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融入长三角,进一步深化同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互动互联,深化拓宽苏宿合作领域;扩大交流合作范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化与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城市合作;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推动对外贸易扩量提质,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增强开发园区承载能力。
第二章,大力提高供给质效(共四节)。围绕打造千百亿级产业目标,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优化消费供给结构,提升消费便捷程度,健全城乡消费网络,打造培育长三角新消费目的地城市和国内特色产品消费中心;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市。
第四篇:强化创新驱动,培植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共三章。
第一章,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共六节)。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总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园区载体布局优化、构建全省最优科技生态体系、推进大众创业、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任务,加快形成宿迁特色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科技综合实力达到苏北领先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人才支撑。
第二章,建设数字强市(共三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数指经济发展战略,切实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和培育新动能的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行动,依托京东等龙头企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落实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加快建设“智慧宿迁”。
第三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共六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全面对标中央和省委改革新部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健全信用体系,统筹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第五篇:加快建设美丽宿迁,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共三章。
第一章,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共五节)。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速推动城乡资源合理配置,不断提高要素承载力、区域连接能力、战略支撑能力、城乡发展能力,优化市域空间发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推进县城特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二章,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一体化水平(共四节)。加快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力提升水利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高效、清洁、可持续能源供给消费体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统筹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三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五节)。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域构建“水韵、花香、景美”的魅力空间,系统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构建现代化环境监管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处理好生态、生产、生活三者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六篇:大力推进共同富裕,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水平。共两章。
第一章,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市(共六节)。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西楚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彰显生态文化,精塑酒文化,扩大宿迁乡贤文化影响力,强化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公众科学和人文素质,加强广播电视阵地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不断把文化建设推向新高度。
第二章,大力提升民生福祉(共八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更加聚焦群众关切,突出生活品质持续提升这一重中之重,围绕收入增长补差提速、教育发展补软提质、卫生健康补缺提档、社会保障补弱提标等“六补六提”方面,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宿迁,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人口管理服务水平,推动重点群体共享发展,加快城乡环卫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七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夯实安全发展根基。共两章。
第一章,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共五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依法治市水平,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强化重大风险防范,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二章,增强安全发展保障能力(共五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全域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健全民生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深化平安宿迁建设,夯实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基础,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全市安全发展整体水平不断巩固提升。
第八篇:推动高标准实施,健全愿景蓝图实现保障机制。共四章。主要阐述规划实施保障方面内容,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统一规划体系,加强公众参与,强化政策协同与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