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重点产业链培育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发布日期:
2020-12-10 - 来源:
- 访问量: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为深入推进千百亿级产业培育,进一步提高产业培育成效,加快实现千亿级产业突破,根据王市长2020年6月5日在2020年第33期决策参阅上的批示要求,市工信局第一时间组织对浙江、广西、江西等地实施产业链长制情况进行学习研究,结合我市实际,6月底初步提出了我市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意见。经征求各县区工信部门和部分重点企业意见后,上报王市长、史市长和曹市长审阅。史市长、曹市长分别多次听取情况汇报,提出修改意见。10月19日、11月12日,王市长两次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具体要求。期间,骆秘书长带领起草人员对文件进行了系统梳理修改,我局就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等问题又征求了部分龙头企业意见。文件经多轮修改完善,11月13日再次征求各县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市直部门和相关市领导意见后,形成了提交政府常务会审议稿,政府常务会审议后正式发文。
二、主要内容
意见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思路。提出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重点配套企业为支撑,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以市领导挂钩联系、组建培育专班为保障,强化企业招引、项目建设、要素配置、人才支撑,做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链,形成融入双循环的产业优势。
第二部分:发展原则。明确坚持重点发展、统筹发展、高端发展、规模发展四个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产业链优势领域,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建立健全高位协调机制,统筹调度资源,增强工作合力,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形成布局合理、差异竞争、功能协调的产业生态。
第三部分:发展目标。提出围绕全市“6+3+X”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化学纤维等20条产业链,明确到2023年、2025年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23年产业链规模突破4500亿元、2025年达到7000亿元。二是企业实力不断提升,2023年开票销售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0户、超50亿元达到15户、超10亿元达到100户,2025年分别达到13户、20户、120户。累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700户。三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20条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023年的2.5%提高到2.8%,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从2023年的300户以上提高到500户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载体从2023年的40个以上提高到70个以上。
第四部分:发展重点。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对20条重点培育产业链分别阐述发展方向,明确到2023年、2025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培育目标,其中化学纤维、晶硅光伏、半固态成形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酿造(酒)、高端家居、膜材料、大数据+等产业链结合现有规模和重大项目落地情况,提出了打造国家级、省级产业基地目标。
第五部分:工作机制。提出建立两项机制,一是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产业链制度。每条产业链明确由两名市级领导联系挂钩,由一个市直部门牵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每条产业链成立培育专班,由牵头部门主要领导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和重点地区按照职能分工协同推进。二是建立“九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即每条产业链建立一个联席会议、制定一个工作方案、确定一位首席专家、明确一个智库单位、培育一批支撑机构、建设一批园区载体、梳理一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形成一张产业链招商图谱、建立一份发展问题清单。
第六部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龙头企业、核心技术、主导产品、重大项目、重点平台等情况,形成产业链图谱,实施“挂图作战”。二是梳理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断点痛点,协调市场拓展、物流运输、人员往来、国产替代等问题,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和对接平台,畅通产业链循环。三是加强产业链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实施一批技术攻关项目,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推进产业链重构。四是统筹协调各种资源,协调推进产业链发展规划、专项政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重大事项。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建立组织体系。建议将市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发展领导小组调整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统筹负责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解决产业链培育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二是建立工作制度。市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产业链培育进展情况汇报。各市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通报产业链培育情况。三是构建支撑体系。市直各牵头部门组建由主要领导负责,“一条产业链、一位部门领导、一个牵头处室、一套工作方案”运行机制,整合首席专家、智库单位、支撑机构、重点地区等资源和力量,建立日常支撑服务体系,协助挂钩联系市领导统筹抓好推进落实工作。四是加强要素保障。形成一套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工具包,实行“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建立精准化、个性化政策供给机制。加强金融、人才、技术等要素保障。五是强化考核奖惩。将产业链培育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建立培育进展逐级统计和定期报送制度。
文件最后,参照省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分工情况,提出了市领导挂钩联系产业链分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