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新闻发布】《宿迁市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新闻发布会

  • 发布日期: 2022-06-24
  • 来源:
  • 访问量:

市人社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  孙金葵

2022624下午200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午好!

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网约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由于平台的用工形式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方式相对灵活,难以简单纳入我国现行劳动法律调整,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为深入贯彻部、省决策部署,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近日,市人社局会同市交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法院、市总工会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宿迁市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通过保障公平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就业培训、关心关爱等15条举措,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现就主要内容发布如下:

明确权益保障责任办法保持部、省文件精神,将新业态劳动者区分为劳动关系、不完全劳动关系、民事关系三类。企业承担依法合规用工的主体责任。平台企业采取劳务派遣外包用工方式的,依法履行劳务派遣用工单位责任。采用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的,平台企业根据外包企业之间的具体法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明确企业在招用新业态劳动者时,应将双方拟建立的法律关系以书面形式告知劳动者并作出明确说明,不得将是否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作为招用条件。

、优化权益保障制度主要从落实公平就业制度、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休息制度、保障劳动安全、健全协商协调机制、提升社会保险水平、强化职业伤害保障个方面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要求平台“算法取中”,明确新业态劳动者工资不低于用工所在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强化新业态劳动者休息权,放开新业态劳动者参加保险的户籍限制,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短板

、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探索适合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模式,依托省人社、省医保的信息平台,提高社保经办服务水平。优化就业创业指导,将新业态劳动者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升级改造市人力资源市场,新建规范化零工市场,便利新业态劳动者求职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适合新业态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大力推进新业态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建立职称绿色通道。加强对新业态劳动者关爱,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四、建立密切协作机制企业主管部门推动平台企业、行业社会组织建设。建立新业态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预防化解劳动争议,加强对新业态领域劳动争议办案指导,统一仲裁机构、法院争议处理口径和裁判标准。加大监察力度,劳动监察与各职能部门实施联合执法,探索实施联合信用监管及联合激励惩戒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通报完毕,谢谢大家。

问题:

1我市的“实施办法”有哪些亮点

答: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规范发展、协同治理”的原则,保障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提升新业态劳动者就业质量,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是打通就业培训成长渠道。实行就业优先政策,将新业态劳动者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升级改造市人力资源市场,新建规范化零工市场,实行个人就业登记承诺制和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政策,便利新业态劳动者求职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将部分新业态工种纳入高技能人才紧缺型职业(工种)及培训补贴标准目录;对能力、业绩突出的新业态人才,纳入初、中级职称考核认定范围,建立职称绿色通道。

二是打破参保户籍限制。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放开新业态劳动者在就业登记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企业招用不完全劳动关系劳动者时,应引导组织其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加强信息比对,推进精准扩面,做到应保尽保。鼓励企业提供多样化商业保险保障方案,提高多层次保障水平。

三是打造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启动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出台相关办法及经办规程。推动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行业的平台企业将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全部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通过政府主导和引进商业保险公司承办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新业态劳动者保障水平。前期,我市已经召开了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调研会议,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在近期正式落地。

四是打响劳动维权品牌。探索新业态用工预警监测数字化治理体系,对重点领域新业态劳动者开展动态监测。在部分县(区)开展新业态用工纠纷调解中心建设试点,在平台企业密集区建立新业态劳动者线上、线下一体化维权服务驿站。畅通劳动保障监察热线、全国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宿安薪”维权二维码等劳动保障监察投诉渠道,及时受理并处理新业态劳动者的投诉举报案件。

2、下一步将如何推动办法的实施?

:我们将着力围绕“三方面”,推动各项举措落细落实,着力保障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近年来我市在组织部门牵头下,新就业形态群体党建覆盖规模在不断扩大,将持续发挥党建在新业态领域引领作用,加强党建与业务深度有机融合,更好地促进新业态发展。

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建立多部门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联动协作机制,探索建立新业态行业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和政企定期协调机制,及时就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关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协商,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抓好工作落实。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大力宣传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有效做法。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关爱新业态劳动者的导向,增强新业态劳动者职业荣誉感,推动形成合作共赢、共享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