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从领救济粮到集体经济收入达524万元——
沈庄“工业基因”焕发时代风采

从领救济粮到集体经济收入达524万元——沈庄“工业基因”焕发时代风采

发布日期: 2025-05-19 来源:宿迁网访问量:【字体:

宿迁网讯(记者 史雅琪 蔡倩蕊)每个清晨或傍晚,在泗洪县金锁镇沈庄集中居住区的广场上,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老人们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空气中飘来饭菜的香气……如今这个远近闻名的富裕社区,40多年前竟是当地数得着的贫困村庄。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沈庄实现了如此惊人的“蝶变”?故事还要从1978年说起。

“老鸿雁”用救济款为后人“栽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春风席卷全国。彼时的沈庄,是泗洪县金锁镇较贫困的村庄之一。“种地靠天收,半年粮吃完,剩下半年饿肚子。”这是沈庄彼时的生动写照。

寒风卷着枯叶拍打在脸上,老百姓排队领救济粮的画面刺痛了时任沈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保祥的心。“乡亲们不能总靠着国家养活!”这个倔强的汉子下定决心。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上级拨付的2万元救济款让全村沸腾。有人认为应该把这笔钱发放到每家每户,解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有人希望把这笔钱分发到每个生产队,由生产队自由支配。王保祥却做出了惊人之举:“咱们办厂子!”

就这样,沈庄的第一家企业——面粉厂,在质疑与期待中艰难诞生。机器运回后,王保祥组织召开村党支部会议,确定了面粉厂厂长、会计、保管员等,并安排几名青年骨干去外地学习,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把沈庄面粉厂办得有声有色。

在面粉厂实现稳定运行后,王保祥萌生了扩厂的想法,先后兼并了梅花面粉厂、管镇面粉厂、鲍集面粉厂。沈庄的“翻身仗”连年打响,植物油厂、砖瓦厂、轮窑厂、煤球厂、食品厂等企业接连创办。

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沈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吸纳了众多劳动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了稳定收入,先后推行免费教育、医疗费用集体报销等制度,还建起了15栋两层小楼。

短短3年时间,沈庄创造了“一袋面、一桶油、一块砖”的传奇故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千万元,成为“苏北工业第一强村”,成就了“南华西、北沈庄”的美誉,形成了“无私、忘我、奋斗、敢为”的沈庄“鸿雁精神”。

王保祥的笔记本上写着:“前人多栽树,后人幸福多。”这棵树,他栽下了。

“唤醒‘工业基因’”行动推动“破茧重生”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20世纪90年代末,在市场经济浪潮席卷下,沈庄的18家企业像被狂风掀翻的小船一样相继“沉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开始大幅缩水,从“苏北工业第一强村”再次跌落成全县“后进村”。

如何让村级集体经济“破茧重生”?这是当时沈庄党员干部亟待解决的难题。

沉寂了20多年后,2020年冬,新任党总支书记郭闯带领沈庄群众发起了“唤醒‘工业基因’”行动。“我们要把‘鸿雁精神’接回来!”在一次党员大会上,郭闯道出了党员干部的心声。

2021年,沈庄新建1.2万平方米的“共享厂房”;同年11月,沈庄获“沈庄社区”冠名。机器的轰鸣声划破长空,仿佛与40年前面粉厂的启动号角遥相呼应。

在宿迁市鑫源木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木材在传送带上翻滚,经过削片、热压等工序,成为一张张光洁的密度板。32岁的操作工沈明高兴地说:“以前在苏州的电子厂里上班,孩子打电话哭着说想爸妈。如今在‘家门口’上班,月薪8000元,下班还能陪孩子写作业。”

记者了解到,这家企业在2024年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7亿元,消耗木材15万吨;每年能为沈庄社区集体经济增收13万元,让150名居民端稳“饭碗”。

在泗洪县宏鹏木业有限公司,企业行政部经理王翠勤自豪地说:“我们的订单排到了3个月后。”这家企业不仅吸纳了沈庄社区70余名居民就业,还通过税收返还和土地租金,每年为社区集体经济增加50万元收入。

“虽然当年的企业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沈庄人的创业精神得到了传承,如今民办企业逐年增加。”据郭闯介绍,近年来,沈庄社区通过加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合力度,持续推动低产、低效、低能板材初加工项目清理工作,建设“共享厂房”,开展“支部擂台赛项目”强村行动,推动工业经济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沈庄社区共有“村企联建”项目15个,112家板材企业连成了“绿色长城”,年实现开票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贡献了金锁镇一半的工业产值,真正成为金锁镇的“金锁”。

“新鸿雁”振翅催生幸福“蝶变”

与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一起逐年提升的,是全体居民的生活品质。2024年,沈庄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524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头雁领航,产业振兴”的“新鸿雁精神”,实现了“五星级社区”的华丽“蝶变”。

日前,在沈庄社区的“共享菜园”里,一位老人正弯腰给青菜浇水,一旁的小孙子也有模有样学着。

这片由144块土地组成的“共享菜园”,曾是沈庄社区治理工作中的“难点”。过去,群众毁绿种菜,如今社区“两委”将荒地变成“共享菜园”,每户分得一块地,群众浇水、施肥还能攒积分换肥料。

沈庄社区利用收回的10亩池塘打造“我有一方小鱼塘”项目,不仅为群众增加了休闲娱乐场所,还通过组织党员、群众集中投放鱼苗,年底将鱼分发给低收入群众的方式,让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

“现在的生活别提有多美了,社区干部给咱们带来了好日子,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们都第一时间上门,给钱给物资,对孤寡老人、五保户更是定期上门照顾,还召集我们这些老党员一起商量大事小情。”91岁的卜家安高兴地说。

从2023年起,沈庄社区每年拿出20万元为566名老人全额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卜家安说:“以前生病不敢去医院,现在连买降压药的钱都能报销,真好!”

在沈庄社区“岳家庄”项目建设现场,推土机轰鸣作响。“未来这里将建成文化广场、艾草种植基地和标准化农机库。”郭闯表示,沈庄社区正按照“发展一个项目,带动一方就业,再创一次辉煌”的思路,接续努力、久久为功,让沈庄“工业基因”焕发时代风采,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沈庄典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