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去申请优惠用电,就接到了通知减免电费的电话,不用跑腿,每月就能省下不少电费,既方便又暖心。”近日,在接到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沭阳县供电分公司的电话通知后,沭阳县颜集镇司程圩村低保户司君龙难掩喜悦之情。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沭阳县将“用电减免”这一“小事”列为重点攻坚项目,变“被动申请”为“主动服务”。自4月以来,1.9万余户困难群众从中受益。
这样的实践,是宿迁各地各部门深化作风建设的缩影。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宿迁各地各部门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并重,持续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市财政局持续完善惠民殡葬补贴机制,会同民政、人社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惠民殡葬补贴与社会保险丧葬补助金发放工作的通知》,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加强信息共享,明确各项惠民殡葬补助优先发放级次、补差发放条件等,从制度源头打通堵点,破解违规发放、应享未享等问题。
市审计局围绕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加强审计监督,组织实施和美乡村建设示范项目等民生审计项目,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5项,切实当好人民利益“守护者”。
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开展“小标的 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通过凌晨执行、假日执行等常态化举措,将1204笔延期发放的执行案款全部发放到位。同时,开启涉企执行“加速度”模式,办结交叉执行案件431件,执行到位标的2798万余元。
市城投集团针对农民工薪资信访、投诉等问题,深入推进农民工欠薪问题源头治理,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体系,制定印发《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督促总包单位按月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对于履约不到位的总包单位,将按合同约定进行处罚,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近日,在市湖滨新区“链上之家”法律服务专场活动现场,“两聚两促”行动法律服务团为链上重点企业逐一“把脉”,6份意见书精准修复合同漏洞,而这源于市委统战部开展“十链百企千人”调研后建立的长效机制。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宿迁各地各部门聚焦效能提升、聚力经济发展,在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中主动作为,全力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市数据局联合市工信局打造“宿企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政策发布、诉求受理、资金直达等功能,构建“一站式”长效服务机制。平台运行以来,规上工业企业注册2494户,覆盖率达77.4%,发布企业供需信息1206条,4700万元市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平台精准直达600余户企业,有效提升了为企服务的精准度与响应效率。
市司法局牵头搭建“宿懿查”管理系统,实现全市涉企检查“一网统管”,覆盖352个具有检查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录入571项检查事项、5.46万家企业信息,累计审核检查计划11522个,推动实施联合检查3601场,构建起涉企检查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检查效率与透明度。
“安全间距标准不明确,差点耽误项目落户!”6月24日,刚刚落户宿迁生态化工园区的江苏贤德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折射出市应急管理局的创新服务。该局开通重大产业项目安全审批绿色通道,审批时限压缩90%以上,创全省最优;推行“容缺办理+承诺制审批”,已为31个项目提供高效服务。
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六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轻罚减损”原则,确保“类案同罚”,避免“过罚不当”;印发《宿迁市生态环境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指引(试行)》,从执法入企、执法处置等七个维度规范涉企检查。截至目前,市生态环境局累计送达《行政检查通知书》525份,完成26家企业的绿色帮扶工作。
“现在好了,不管什么时候拧开水龙头都有水,再也不用半夜起来接水了。”炎炎夏日,宿豫区来龙镇龙城雅苑小区居民王大爷拧开自家水龙头,强劲的水流喷涌而出。
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是宿迁市开展“用水难”专项整治取得成效的见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学习教育中,宿迁各地、各部门从突出问题入手,推动从“解剖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
市水利局联合市住建局紧盯群众身边的“堵点痛点”,将农村小区“供水难”列为学习教育重点整改事项,排查全市2514个小区,针对110个小区存在供水能力不足、管网老化等问题,出台“一区一策”整改方案,守牢农村饮水安全底线。
苏宿工业园区创新构建“1+3+N”网格治理体系,推动新增智能充电桩18组,覆盖车位180个,解决噪声扰民、停车纠纷、设施维修等“关键小事”60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
市洋河新区洋河生态旅游产业园变“被动接诉”为“主动治理”,建立矛盾纠纷、物业公司管理等问题定期排查机制,坚持现场化解、分析研判。截至6月底,市洋河新区洋河生态旅游产业园的“12345平台”共处理工单3228件,满意率达到96.62%,问题解决率达到96.31%。
泗阳县新袁镇聚焦群众诉求响应不及时、办理流程复杂等问题,以“用新办”平台为核心构建高效处置机制,群众诉求“一键提交”后,由专人分办跟进,形成“1小时响应、24小时反馈”的闭环。截至目前,该机制有效解决了道路修缮、就业帮扶等民生问题32件。
宿城区中扬镇组织镇村干部70余人“进村入户”,“面对面”听民声,收集意见建议150余条,有效解决诉求123个,维修农路4.5公里,新建“便民微公园”1处,架设路灯120盏,把民声民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记者 李文静 通讯员 王灿 房远志 实习生 朱语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