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纪雅囡) 7月25日上午,12辆满载进口货物的集装箱卡车顺利通过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主卡口。这标志着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行,江苏13个设区市保税功能平台从此实现全覆盖。
此次通关的货物来自意大利、巴西等国家,货物进入保税仓库即可享受“进口缓税”政策红利。“原材料在这里分批出区、分批纳税,让我们的资金周转压力大幅减轻。”赛得利(江苏)纤维有限公司负责人纪东海表示。
一直以来,宿迁是江苏省唯一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的设区市,既制约着本地企业“走出去”,也阻碍着外资项目“引进来”,成为宿迁乃至全省开放型经济的突出短板。特别是随着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宿连航道等重大工程接续建设,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已成为宿迁对外开放的“必答题”。
2021年起,市委、市政府连续四年将申创保税物流中心列为全市重点工程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请省政府高位争取,成功将其纳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867号建议,借助国家层面资源破题。
2024年,海关总署重启保税物流中心审批工作。市领导带队密集拜访海关总署、南京海关,争取海关总署来宿实地考察,以“宿迁诚意”赢得“国家认可”。同年12月20日,中心获四部委联合批复设立,成为近七年来省内唯一新设立的保税物流中心。
在徐宿淮盐高速、宿淮铁路和“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交汇的运河宿迁港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成功落户。“公铁水”多式联运的独特区位优势,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更成为撬动国际市场的“黄金支点”。
“得益于宿迁保税平台建设,我们成为美国一知名户外品牌全球总代理,预计一年能带来约800万美元的新增销售额。”江苏三夫户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亮高兴地说。
目前,京东集团、洋河股份等重点企业已与中心达成合作意向,依托“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全球采购、转口贸易、简单加工”等核心功能,一个涵盖多元业态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同一时刻,宿迁港中心港区也传来捷报,装载恒能家纺、东磁新能源等企业产品的集装箱,正通过上海港ICT2.0宿迁首航货轮走向世界,“保税 港口”双轮驱动模式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宿迁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华丽蜕变。
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是宿迁开放平台建设的重大突破,更是深入推进我市港航产贸一体化建设的生动体现,必将进一步促进保税经济与港口经济、跨境电商形成叠加效应,为全省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注入新的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