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制度创新。自2017年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宿迁迅速构建起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河湖长体系,织密责任网络,筑牢水生态保护的坚实屏障。
2024年,全市2616名河湖长履职尽责,系统巡河护湖、精准“把脉”问题,推动河湖治理保护纵深发展。全市5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保持100%,优Ⅲ水体比例达96%。
一河一长守清波
7月的六塘河,碧波荡漾,两岸葱茏。
“以前这里气味刺鼻,河道脏乱,好地方都荒废了。”7月22日,家住六塘河附近的居民李大爷回忆过往,连连摇头。曾经的畜禽污水、工业废水直排,让六塘河沦为令人避之不及的“黑臭河”。
河湖长制的“春风”唤醒了六塘河。各级河长高效履职,常态化一线巡河,对发现问题现场会办、交办、督办,变“问题清单”为“整改清单”,形成治理闭环。
如今,六塘河水质已从劣V类稳定提升至Ⅲ类。每到傍晚,居民纷纷来此享受滨水时光。“现在大不一样了!带孙子来散步,空气好、景色美,生活更有滋味。”李大爷笑容满面。
这一蝶变,是宿迁落实“一河(湖)一长、一河(湖)一策”的生动缩影。从污水横流到清水绿岸,从无人问津到人气汇聚,河湖重焕生态活力,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河湖长治久安,根基在于科学规划与系统治理。宿迁在全省率先出台《宿迁市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为规范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治理效能,市级河湖长既“挂帅”更“出征”,常态化巡查调研河湖岸线,聚焦河湖空间管控、岸线生态修复、排污口整治等难点,通过现场会办、跨部门协调靶向施策。
各县区总河长靠前攻坚——沭阳县清理阻水片林560.16亩,泗阳县清除岸坡违法种植500余亩、水草垃圾9900余吨,泗洪县与安徽省邻县建立跨界河道联合河长制,宿豫区4次调研推进六塘河生态廊道建设,宿城区解决管护主体、职责分工、资金保障等关键问题。
两湖同治护明珠
骆马湖水域广阔,物产丰饶;洪泽湖作为淮河要津,地位举足轻重。然而,过度捕捞、非法采砂曾威胁骆马湖生态;围网养殖也曾给洪泽湖带来巨大压力。
近年来,宿迁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纵深推进河湖问题整改,全市河湖生态持续向好。
2024年,宿迁开展河湖保护专项行动,打出一套违建整治、打击非法采砂、清理违法“住家船”“餐饮船”的“组合拳”,推动两湖水安全持续向好。全年湖泊巡查达1000人次、开展执法行动20余次,核查遥感图斑1200余项,排查河湖管理范围内现有建(构)筑物1.2万余个,完成非法圈圩、违法建设、集中堆场等问题整治180项,全力保障河湖行洪安全与生态健康。
在保障河湖生态安全的同时,宿迁全面加强水源地建设,为城市的供水安全筑牢坚实防线。2024年,市区中运河月堤应急水源地建设完成,与骆马湖主水源形成1:1互备。全市1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部完成达标建设,水质达标率100%,安全供水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今年1—5月份,骆马湖水质均值稳定达Ⅱ类,其中总氮1.13mg/L,同比改善16.3个百分点;洪泽湖水质均值达Ⅲ类,总氮1.19mg/L,同比改善33.9个百分点,两湖水环境展现出持续向好的生态韧性。
城水相依促发展
盛夏傍晚,微风轻拂老沭河,水面泛起粼粼波光。
作为沭阳县最古老的河流之一,老沭河见证了沭阳县的历史变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沭阳人,被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老沭河也曾面临严峻挑战,污水直排、垃圾倾倒等问题导致河水污染,河道生态系统受损,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近年来,经过系统治理与精心维护,老沭河已经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为一体的景观幸福河道。从“烦恼河”到“幸福河”,老沭河的变迁,是宿迁“城水相依”的缩影。
沿着河岸漫步,绿树成荫,亲水平台、健身步道等设施一应俱全,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需求。“环境美了,设施全了,每天来这儿锻炼、散步的人可多了。”7月23日,家住附近的臧女士感慨地说。
按照《宿迁市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宿迁以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河”为牵引,全力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2024年,全市累计建成幸福河湖174条,其中省级幸福河湖20条,骆马湖、老沭河幸福河湖建设分别入选淮河流域和江苏省幸福河湖典型案例。
水清了,城活了。依托焕新的河湖生态,宿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绿色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让市民切实享受到生态红利。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目标任务,提升河湖长制工作质效,更好发挥河湖长作用,增强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合力,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美丽宿迁建设奠定基础。”市水利局河湖长制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田海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