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三水共治’建设幸福河湖”系列报道
宿豫: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筑牢幸福河湖“生态堤”

“‘三水共治’建设幸福河湖”系列报道 | 宿豫: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筑牢幸福河湖“生态堤”

发布日期: 2025-07-31 来源:宿迁网访问量:【字体:

盛夏时节,六塘河河面碧波荡漾,上空水鸟翱翔。这不仅是自然的馈赠,还是宿豫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见证。

近年来,宿豫区以“河长制”为抓手,以“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为核心,系统推进“三水共治”;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多措并举推进河湖治理工作;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持续擦亮绿色生态底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制度筑基

“河长制”引领河湖治理新格局

先谋后动,谋定快动。宿豫区高度重视“河长制”各项工作,针对河湖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次一线会办、签批交办。今年以来,宿豫区先后召开六塘河绿廊建设推进会、“三个清单”整治推进会等会议,部署重点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在总河长示范带动下,各级河长、副河长单位高效履职,287名区、乡、村三级河长积极开展巡河工作,现场会办、交办、督办各类问题,一事一单、回访督办,累计交办并有效解决水体污染、岸坡耕种、围网捕鱼等问题82个。

为了确保“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宿豫区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乡、村两级河长及乡贤河长、巡(护)河员、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河道保洁管护队伍,加大巡河工作力度,织密河道管理保护网络,形成全方位河湖保护格局,真正做到“巡河有责、守河担责、护河尽责”,让“河长制”各项工作从“有名”变为“有实”。

从大河大湖的“动脉血管”,到小微水体的“毛细血管”,宿豫区对所有水域全面“挂长”,岸上与岸下齐抓、治标与治本并举,助力“河长制”走向“河长治”,促进全流域综合治理。

专项整治

攻克河湖治理重点难点问题

在推进河湖治理工作中,宿豫区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六塘河作为宿豫区的重要河流,其治理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

宿豫区对六塘河城区至新大线段的4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河道岸线土地性质调查和租赁情况排查工作,集中清理违法耕种土地86.1亩。同时,宿豫区河长办牵头编制六塘河绿廊建设方案,制定河道绿化养护管理办法,通过修复岸坡、清理淤积和栽植苗木提升景观效果,让岸坡“绿”起来,全面建设六塘河绿廊。

截至目前,六塘河绿廊建设工作累计投资419.08万元,栽植苗木4.21万株,清理打捞水草2235吨,绿色生态空间全面拓展,水质稳定达标。六塘河宿豫段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2024年入选省级幸福河湖名录。

如今的六塘河不仅是景观河、生态河、幸福河,还是宿豫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除了六塘河,宿豫区还对其他河道排口进行全面排查整治。聚焦重点流域,宿豫区攻坚违规占用岸线、妨碍河道行洪等重点难点问题。以新沂河围网养殖问题为例,属地来龙镇与宿迁市宿豫区新沂河堤防管理所制定联合管控机制,定期开展清网行动。目前围网养殖现象已明显减少。

系统治理

建设现代水网,增强河湖生态功能

宿豫区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为了利用好丰富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宿豫区以建设现代水网为目标,系统实施了一系列水网建设工程。

为了系统建设县级现代水网,加快打造运东水网示范片区,宿豫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县级水网规划编制工作,为建设现代水网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宿豫区通过实施中运河整治工程、新沂河灾后治理工程,不断完善以新沂河南堤、中运河东堤等为外围屏障的防洪工程体系,有效抵御沂沭泗流域洪水。目前,宿豫区正在推进骆马湖、新沂河提标工程前期设计工作,预计工程实施后,防洪标准可提升至百年一遇。

宿豫区还组织实施了牡丹江河泵站、嶂山站等工程,建设杉荷园、运河湾等“湿地水泡”,依托来龙灌区泵站、涵闸建设工程,有效增强区域水网联调联控能力。

为了增强供水保障能力,宿豫区扎实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实施了来龙灌区、嶂山灌区的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为保障区域内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如今,宿豫区的河湖清澈见底,岸边绿树成荫,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一条条碧波荡漾的景观河、生态河、幸福河,为宿豫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 史雅琪 通讯员 吴潇 蔡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