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年深耕,文明成林。自2015年《宿迁文明20条》首次发布,宿迁这座年轻城市便开启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文明接力。从最初“有序排队不插队”的朴素约定,到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优秀答卷;从街头巷尾的细节改变,到整座城市的气质升华,文明已成为宿迁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值此十周年之际,本报推出“这十年·文明润宿迁”系列报道,采访文明践行者,聆听初心与坚守的动人回响;丈量城市公共空间,解码文明公约带来的治理智慧;深入美丽乡村,捕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生动图景。
宿迁网讯(记者 倪家乐 见习记者 欧怡娜)家风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关键。每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所在周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在宿迁,很多家庭传承着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等优良家风,凝聚传统美德与智慧。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几组“最美家庭”,一同寻找好家风中的“幸福密码”。
陈玮家庭:书香门第的传承
在宿迁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里,陈玮家庭以其独特的书香家风荣获“宿迁市最美家庭”“江苏省最美家庭”等称号。5月14日,记者走进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聆听他们的家风故事。
“书籍是我们家最珍贵的财富。”1979年出生于宿城区王官集镇苗圩村的陈玮告诉记者。在她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每次出差都会特意带回新书,这些书籍成为她和弟弟认识世界的窗口。父母不仅热爱阅读,更在家中创办了“历山学堂”,将自家小院打造成书香四溢的文化空间。
陈玮回忆道:“父亲不仅带着我们读书,还要求我每天写日记。”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无论走到哪里,她的包里总会带着一本书。如今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陈玮坦言,正是儿时的阅读积累,培养了她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种书香家风的传承在第三代身上继续绽放。陈玮的女儿顾明鑫继承了家族对文学的热爱,在各类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用文字延续着这个家庭的文化血脉。
“读书不仅是个人的修养,更是一个家庭的传承。”陈玮说。在这个充满书香的家里,阅读不仅是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文化传承的力量,为更多家庭树立了榜样。
李金娥家庭:以“小家大爱”诠释幸福模样
“母亲是个言语不多却内心强大的人,她的影响让我受益终生。”每当谈起母亲李金娥,女儿靳宏菊的眼中总会泛起温暖的笑意。
今年69岁的李金娥家住宿城区龙河镇平楼村。2020年,这个平凡而温暖的家庭先后荣获“江苏省最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在乡亲们心中,李金娥是质朴善良、柔韧坚强的化身。1983年,李金娥夫妇收养了一名与亲生女儿同龄的女婴,取名靳宏香。2013年,这个家庭又迎来了一位新成员——流浪孤儿姜明明。得知孩子的情况后,李金娥与丈夫彻夜长谈,次日便将孩子接回家中。“这些都是我的孩子,我都一样疼爱。”李金娥说。如今,姜明明已成家立业,李金娥也当上了奶奶,一家人其乐融融。
好的家风蕴藏在基因里。2014年,李金娥的大女儿靳宏菊成为宿迁市黄河水上救援队的志愿者,一直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靳宏菊今年42岁,她告诉记者,选择投身公益事业,是因为从小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母亲经常告诉我,爱和善意是会传递和影响他人的,我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长大后,我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馈家乡。”靳宏菊说,从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她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她经常到农村免费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希望为更多家庭和孩子带来正能量。
陈业全家庭:言传身教树优良家风
“我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善良,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5月14日,记者见到了陈业全。传承良好家风,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夫妻和睦,家庭和谐……陈业全一家用爱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并获得了“江苏省最美家庭”“江苏省五好家庭”称号。
陈业全今年50岁,家住市洋河新区,是一名邮递员,将信件亲手交到收件人手里是陈业全的责任。
客厅整洁有序、窗明几净,室内的摆设虽不豪华,却收拾得井然有序。谈起妻子王彩侠,陈业全有太多的感激。从年富力强的青年人“转变”为踏实稳重的中年人,夫妻俩一直相互扶持。晚上,当陈业全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时,迎接他的永远是温暖的问候和热了一遍又一遍的饭菜。“一直以来,妻子都十分支持我的工作,我们夫妻俩同心协力、互相理解,一起经营好我们的小家。”陈业全说。
穿梭在“乡村邮路”上,陈业全资助家庭困难的学子、关爱孤寡老人,铺就“爱心乡邮路”。从2015年开始,陈业全和妻子就对一名家庭困难的学子进行资助,并保持着密切联系。如今,孩子已经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即将迈入工作阶段。“孩子能够在帮助下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我为他感到开心。”陈业全说。
“我和儿子更像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现在他也有了稳定的工作,经常来电问候,我们一家都很幸福。”陈业全表示,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