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强调,要坚持把服务大局作为应尽之责,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就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作出部署,并在加强生态保护、交通网络建设、壮大招商引资动力源等方面,提出国家所需和宿迁所能的结合点。
连日来,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在全市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上来,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度参与“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努力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担当作为。
“全会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把交通网络建设作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为我们明确了‘任务书’、绘制了‘路线图’。”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大江说,今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目标定位,全力推动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潍宿高铁、连宿高速公路二期、宿连航道、宿迁大道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见效,民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截至6月27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累计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投资57.2亿元。
张大江表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把学习贯彻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以更高的站位科学谋划交通运输发展格局,全力攻坚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完善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大力拓展“铁水”“公铁”“海江河”等多式联运线路,聚力建设体系更优、运输更畅、成本更低的“水运宿迁”,加快打造“运河航运枢纽”,切实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持续推动枢纽经济发展,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会提出‘要突出创新资源引领,更富成效集聚人才科技项目’,为全市人才科技项目招引理顺了发展思路,提振了发展信心。”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长江说,自2022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人才科技项目招引工作,更好地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竣工项目1008个,其中具备硕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的项目有492个,实现了集聚高层次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预期效果。
张长江表示,市委人才办将以更实的举措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见效,突出“投早投小”、精耕科创苗圃,集聚一批赋能产业、支撑发展的“蚂蚁雄兵”,争取每年新竣工项目500个。在高质量招引方面,引导各地攀“高”、逐“新”、求“变”,吸引一批自带项目和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在“全链条帮办”方面,及时解决用地、用工、金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同时,计划在“宿迁英才”开辟“绿色通道”,为科技人才和项目提供贴心服务,对优质项目免除评审环节、直接立项支持,继续引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吸附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产业集群,让各类人才落地发展有机会、有空间。
守好“水”的底线、做好“碳”的文章、用好“绿”的资源,这是全会对“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作出的科学部署。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陆为民认为,这一科学部署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做好“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提供了行动指南。近年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决以高标准要求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从严从实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空气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断面水质保持最好水平,全方位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同时,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全面落实《宿迁市生态环境系统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举措》,建立“绿色通道”保障、重大项目提前介入指导等机制,开展“预约式”绿色帮扶“体检”,做到审批有速度、执法有力度、处罚有尺度、服务有温度。
“我们将紧扣全会部署,继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不断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陆为民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向“绿”而行、治污攻坚向“高”而行、营商环境向“优”而行、环境治理向“新”而行,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切实擦亮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
“全会提出的壮大招商引资动力源,展现了宿迁全力以赴抓招商、集中精力攻项目的坚定决心。”宿豫区商务局局长王化文说,抓招商和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年1月至5月,宿豫区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6个、完成新竣工人才科技项目27个,均为全市最多。宿豫区既有“参天大树”的大项目,也有“蚂蚁雄兵”的好项目,实现了以项目之“进”促发展之“稳”。
王化文表示,宿豫区商务局将以更高站位、更优路径、更强担当统筹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深化“1+4+10+10”招商体系建设,持续拓宽“链式”招商、科技招商、场景招商等有效渠道,锚定“4317”总体目标,围绕宿豫区“3+3+X”产业体系一体推进目标化、清单化精准招商,加速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链配套企业落地,努力抢占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新型储能、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力争引进一批牵引能力强、集群效应大的好项目,推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为全市发展大局多作宿豫贡献。(张欣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