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烈日炎炎,热浪袭人。连日来,宿迁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坚守在岗位上,挥汗如雨、默默奉献;各地多措并举落实多项防暑降温措施,送清凉、强保障。即日起,宿迁网推出“几度‘烤验’守一线”系列报道,记者将以体验式采访直击宿迁各行业劳动者的奋斗图景,探寻他们在极端环境下构筑城市生命线的动人故事,感受平凡岗位上迸发的不凡力量。
7月11日早上7点,在潍宿高铁宿迁段宿迁东制梁场,工人趁着晨间凉爽,分散在各个作业点加紧施工。钢筋碰撞的脆响与机械运转的轰鸣交织成清晨的建设乐章。
在钢筋绑扎区,40岁的班组长胡义国正全神贯注地工作着。这位来自云南的钢筋工老师傅,深蓝色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只见他手法娴熟,一穿、一转、一拧……铁丝便精准地将钢筋牢牢固定。
“这是预制箱梁的‘钢筋骨架’,容不得半点马虎。”胡义国边用袖口擦拭流进眼里的汗水边说,“钢筋的尺寸和间距必须分毫不差,才能为后续施工打好基础。”说话间,他睫毛上还挂着晶莹的汗珠。
当前,潍宿高铁宿迁段正处于下部结构施工关键期。胡义国带领的40多人班组,每天要完成10万余个扎丝的绑扎作业,搬运50多吨钢筋。“这活儿既要技术又要体力。”胡义国指着身边的大水壶说,“像这样的高温天,我每天要喝掉5到7.5公斤水。”
上午9点,太阳已然“火力全开”。实测显示,钢筋表面温度已超过50℃。为防止烫伤,工人都戴着厚手套作业。“有时候为了确保绑扎精度,不得不摘下手套。”胡义国展示着布满老茧的双手说,“稍不留神就会烫出水泡。”
午休时分,胡义国掏出手机,给远在云南的孩子发送工作照。“等暑假接孩子来看看,让他们知道爸爸参与建设的高铁是什么样子。”说到这儿,这位硬汉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像胡义国这样坚守岗位的建设者,在潍宿高铁宿迁段宿迁东制梁场还有130余名,分布在钢筋、模板、混凝土、运力4个班组。偌大的制梁场仿佛就是他们的“舞台”,热浪蒸腾阵阵袭来,但他们不畏“烤验”,在钢筋架间忙碌“起舞”。
在休息区,钢筋工甫志菊接过工友递来的矿泉水,拧开瓶盖喝了一大口。她笑着说:“项目部想得很周到,藿香正气水、矿泉水这些都备着,还有专门乘凉的地方,累了就能歇会儿。”
近段时间,潍宿高铁宿迁段宿迁东制梁场将工作时间调整为凌晨2点至上午9点、下午4点至晚上9点。“我们配备了足量防暑物资,确保施工安全。”潍宿高铁宿迁段宿迁东制梁场总工程师陈光喜介绍,现场不仅设置了多个休息区,还加装了夜间照明设备,保证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烈日下,这些建设者用汗水浇筑着钢铁长龙。他们或许不懂“交通强国”的深刻内涵,却用双手将蓝图变为现实;他们可能记不清工程节点,但知道每根钢筋都承载着千万人的出行期盼。(记者 丁国灿 李文静 实习生 朱语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