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揭晓后的这个夏天,宿迁的餐饮店里少了往年“升学宴”的热闹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家庭小聚的温馨;校园外少了“谢师宴”的请帖,多了学子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身影。这场悄然发生的变化,正让升学的庆祝回归本真,让文明新风在西楚大地上生根发芽。今年“谢师宴”“升学宴”的预订情况怎么样?除了摆宴席,大家还有哪些庆祝方式?7月10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谢师宴”“升学宴”纷纷“降温”
“金榜题名宴”“前程似锦宴”“不忘恩师宴”……高考成绩公布后,各大餐饮店纷纷推出多款套餐,然而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今年“谢师宴”“升学宴”的预订情况较往年有所变化,正悄然“降温”。
在市区楚街的一家餐饮店内,经理范长江向记者介绍,今年暑假,店里推出了多款“谢师宴”“升学宴”套餐,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调,分别为880元、1080元和1288元。“目前来看,顾客普遍倾向于选择中间价位的套餐。”范长江说,今年预订“谢师宴”“升学宴”的数量较前几年有所减少。
在市区城北路的另一家餐饮店也存在类似情况。“目前我们接到了近10个‘升学宴’的订单,而且桌数都不多,宴请的也都是直系亲属。”该店工作人员叶女士表示,与以往大操大办的场面相比,现在的“升学宴”明显低调了许多,更偏向于小型化的家庭聚会。
已经预订了“升学宴”的市民常慧坦言,女儿考出了理想的分数,家里亲戚都为孩子感到高兴。“我们不想大操大办,大操大办不仅铺张浪费,还增加人情负担,这次只打算宴请比较亲近的人。”常慧说。
个性化方式“升”出文明新风尚
在告别宴席的同时,一种新的庆祝方式——毕业旅行正在年轻人中兴起,成为更具活力的选择。
“这次我们家不准备举办‘升学宴’。我和同学一起约好了去赛里木湖,家长也和我们一起去。这次我们要去10天,我很期待这次旅行。”18岁的朱星悦说,把“升学宴”换成了“升学礼”,这种形式避免了“人情债”,让庆祝回归本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益志愿服务也成为庆祝“升学”的新选择。准大学生钱婷最近一直在社区带着暑托班的小朋友学习,她说:“我一直在劝说父母不要办‘升学宴’和‘谢师宴’。这个假期我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对我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宿迁“升学宴”到“升学礼”的变化印证了新风的普及。宿迁一学校高三班主任说:“以前每逢毕业季,家长们都要大摆酒席。现在风气变好了,学生、家长、老师都自觉抵制,通过发送信息、打电话等方式表达心意,既省心又省事。”
拒绝“谢师宴”“升学宴”成多方共识
“十年寒窗的情谊,不该用一桌宴席来衡量。”6月底,宿迁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拒绝操办和参与“谢师宴”“升学宴”的倡议书》,倡导市民以简约文明的方式感恩师长、庆祝升学。
对此,宿迁一学校高三班主任王先生深表认同,他说:“从教20多年,每年夏天都会收到家长的宴席邀请,其实我们更看重学生毕业后的成长反馈。上周有学生寄来手写的感谢信,字里行间的真诚让我感动,这比任何宴席都珍贵。”
泗洪县的李先生坦言:“我家孩子去年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曾纠结是否要办‘升学宴’,亲戚朋友都劝我办,但我后来还是听取了孩子的建议没有办,反而松了口气。当时为了给孩子庆祝,我们邀请了一部分亲戚朋友来家里聚聚,做了顿家常菜,和孩子聊聊大学的生活规划,感觉这样的庆祝方式更有意义。”
一笔一画写下倡议,一纸倡议引领新风。不久前,在沭阳县的众多高中校园里,参加完高考的1.4万名学子,与教师、家长共同在印有“拒绝‘升学宴’引领新风尚”的红色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2020年,宿迁创新推出《人情新风“宿9条”》。此后,宿迁不断推进人情新风建设,倡导简约文明的社会风尚。在拒绝“谢师宴”“升学宴”的倡议下,越来越多的师生和家长积极响应,逐渐形成更加清新、文明的社会风气,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情谊在更有意义的方式中得以延续。(记者 臧子青 周妮 王艳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