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湖滨新区井头街道,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都随身带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本子,大家都称它为“小挂账”——一个随时将群众“急难愁盼”之事“挂上账”,解决后再“销掉账”的“民情笔记”。翻开这些本子,带着日期和事由的朴实记录透露着泥土的气息,本子记的是群众的烦心事,写的是党支部书记解决问题的足迹,承载的是每一名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初心。
“小挂账”,记下的是党员的责任,一本本“小挂账”里记下的,是党员干部“时时放心不下”的担当。马楼社区党支部书记杨阳的“小挂账”用得勤、记得实。6月11日,他走访“五保户”董友彬,本子上记着六年前送医的往事,也留下了如今老人独居状态良好的回访笔记,持续的关怀跃然纸上;7月6日,面对高温酷暑,他记录着走访董友彬、马树师等分散“五保户”和“特困群众”的情况,“给董友彬买了张竹凉席”的细节,透着细致入微的关怀。这份责任,同样体现在许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王道胜的“小挂账”里,当村里的李成合家属反映李成合车祸受伤卧床不起时,杨阳在记录后回应“等到半年后,看恢复怎么样,若符合条件帮助其向民政部门咨询如何申领残疾证”,一句承诺,为困境中的家庭带来了未来的希望。
“小挂账”,诠释的是“枝叶关情”。安圩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伯安的“小挂账”扉页上,写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的行动指南。今年7月的一个下午,安圩社区的部分居民因稻田干旱急需用水找到社区协调,7月正是水稻拔节孕穗的紧要关头,需要大水大肥,王伯安即刻在“小挂账”上记下,并迅速联系安排相关人员从民便河中提水到稻田沟渠中,涓涓清流润泽了干涸的稻田,丰收的希望又回到了田间。这份对群众急迫需求的关切,在井头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家军身上同样真切,6月18日,他在“小挂账”里记下“经过走访,摸底排查,井头社区沈秀云家堂屋有裂缝,墙体朝外倾斜,因家庭困难,特殊原因,一直没有修”,这份记录让他时刻记挂。6月20日,“对该户进行加固维修”的笔迹,标志着危房隐患的解除。一渠水、一间房,解决的正是群众心头最紧要的“一枝一叶”,诠释的正是党员干部心系百姓的情怀。
“小挂账”,汇聚的是服务力量。如今,“小挂账”工作法在井头街道各村(社区)悄然普及,九里社区党支部书记沈克云在“小挂账”中记下“张林组发现基本农田被人放置集装箱”,他立即安排人员耐心做工作,最终“由社区找吊车把集装箱吊走”,守住了耕地红线。在马窑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宗军的“小挂账”里,“6月25日,马窑小区39号楼业主张苏侠反映楼顶太阳能架已坏掉,存在安全隐患”,他迅速响应,6月27日便记录下“已联系太阳能专业维修师傅将太阳能拆除”,及时消除了潜在风险。这些带着具体日期和解决路径的记录,如同一根无形的纽带,将党员干部和群众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这一本本朴素的“小挂账”,记录的是家长里短、田间地头的“小事”,解决的却是群众实实在在的揪心事、烦心事,它书写着基层治理精细化的生动篇章。据悉,接下来,井头街道将持续推行“小挂账”工作法,用脚步丈量民需、用行动化解民忧,让这本“小挂账”成为践行初心使命、服务基层群众最温暖的见证。(陈乐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