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这是我们刚刚摘下的梨,特别甜,汁水还很多,特别好吃,每天从果树上现摘现发,新鲜得很,喜欢的朋友可以在下方链接拍一单,给大家包邮到家。”7月28日清晨,在泗洪县麦乐贝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内,网名为“麦乐贝农庄主”(人称“麦先生”)的卓成涛已架好手机,镜头里,“苏翠一号”品种的梨子在晨光中泛着诱人的光泽。
作为一名“新农人”,2022年,卓成涛基于兴趣,开始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短短一年,卓成涛便创下400万元农特产品销售额的佳绩。
“第一次直播时,手心里全是汗,那时就想着如何把家乡的农产品推广出去。”谈起第一次直播时的场景,卓成涛仍记忆犹新。
从家禽蛋类到特色果蔬,从传统面点到干货制品……如今,卓成涛一场直播便能卖出上万单。
作为一名扎根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青年创业代表,卓成涛的吃苦耐劳被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小卓为我卖了不少东西,家里做的粉丝、马齿苋、酸菜以及桃子、葡萄,赚了不少钱,我们都非常感谢他。”农户张明礼说。
截至目前,卓成涛已开启了600余场直播,累计实现2000余万元销售额。在自身加快发展的同时,卓成涛还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元模式,联结周边农户超500户,带动人均增收3万元,为当地农业产业注入全新活力,蹚出一条联农带农共富路。
据泗洪县龙集镇滨湖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祖启飞介绍,从零散产销到规模共富,“新农人”卓成涛的直播已带动了近百户家庭增收;从传统种养到电商新业态,直播使村里的日均快递收发量从20件增至200件;从人口外流到青年返乡,卓成涛的成功经验,吸引了大学生返乡创业,打破了村庄“年轻人留不住”的困境。
近年来,宿迁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凭借出色的电商直播技能和创业实践,有力推动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让“新农人”更好地扎根农村,宿迁从政策、金融、人才、供需等多方面,着力构建农村电商发展良好生态。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30亿元,同比增长7%。
从“田头”走向“镜头”,用“新农具”开拓新市场,宿城区蔡集镇田洼村党总支书记吴沅锴就是这样一位基层带头人。2019年,为拓宽当地农产品销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直播带货的潜力,随即决定依托田洼智慧农业园的现代化设施,搭建直播间,上阵为村里的农产品代言。
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台补光灯,就是吴沅锴的直播“家当”。“我们农业园内现有农特产品品种超20个,1至12月份均有不同的产品上市,保障了直播的品种供应。像水果萝卜、草莓、西红柿等农产品,都曾在直播间销售过,今天主推的是哈密瓜、葡萄等应季水果。”吴沅锴说。
连日来,哈密瓜、“阳光玫瑰”葡萄等应季水果陆续上市,除了负责采摘的农户,这段时间,吴沅锴也特别忙碌,他不仅要管理好村里的日常工作,还要利用早上和中午的休息时间拍摄视频作品“留住”流量,晚上下班后,再抽出两个小时进行直播。
“通过直播带货,我们的农业园线上线下共计销售800万元的农产品,此外还吸引了周边市民进园采摘游玩,增收超过200万元。”吴沅锴告诉笔者,电商直播不仅让农业园吸引了更多入驻企业和种植大户,还每天带动500余人进园就业创业。依托农业园,村里成立了江苏田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宿迁乐田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并打造了“田牛乐游”本土农产品品牌。
作为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业态,农产品电商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的关键引擎。让农产品飞出田野,让人才回到家乡,宿迁正奋力蹚出一条充满活力的致富新路,为电商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徐可 林洋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