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迁经开区黄河街道城宇社区,一个个小区党支部通过一项项精准服务、一件件民生实事,在居民“家门口”书写着暖心故事。小区党支部的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各个角落,用点滴行动凝聚起共建家园的向心力。
“以前孩子写作业姿势不端正,现在练字坐姿都挺拔了,多亏了盛老师的公益课。”8月5日,聚龙花园小区居民王女士的感慨,说出了“魅力小书法”公益课堂的实效。82岁的盛宗智是一名退休教师,自2021年起,在小区党支部的支持下,他坚持开设公益书法课堂,无论周末还是寒暑假期从未间断。如今,该项目已发展成为辐射周边小区的“头雁”品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服务必须跟上他们的成长需求。”城宇社区党委副书记黎爱华介绍,围绕青少年成长,该社区还同步开展参观消防基地、防溺水培训等活动,力求服务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意义。
在项王一期小区,每月一次的“便民服务日”已成为老年居民的固定期待。8月5日清晨,该小区门口热闹非凡。居民高维英刚测完血压,转身又坐到医生的咨询台前。“不用跑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问专家,每个月我都准时来。”高维英说。除了常规义诊、义剪外,该小区党支部还联合共建单位推出了特色健康服务项目,让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
“昼夜服务不打烊,智慧生活新风尚;篮球足球羽毛球,便民针线螺丝刀;随用随取真方便,居民生活更舒心!”——这段由“城宇歌舞团”成员改编的快板《便民服务好》,每天在各小区循环播放。这支由党员和群众组成的宣传队,擅长将政策服务融入文艺创作。为宣传安全知识,他们编排了《小区安全“十六招”》音乐快板,制作视频在微信群广泛传播;为贴近老年群体,新创柳琴戏《河畔之声》,演出场场爆满。“用大家听得懂、喜欢看的方式宣传,服务才能真正走进居民心里。”城宇歌舞团成员、党员姜绪德说。
午后,外卖配送员任冬走进“新业态清凉驿站”,接过一杯刚熬好的绿豆汤:“每天来一杯,解暑又解渴。这么热的天,社区的服务真让人感动。”这个驿站是国大名苑小区党支部打造的“民心工程”。
在前期走访中,新就业群体表达了“夏季防暑”需求,国大名苑小区党支部迅速响应,不仅每天供应绿豆汤,而且贴心地准备了藿香正气水、创口贴等物品。
更让新就业群体感到温暖的是,城宇社区主动邀请他们参加治理恳谈会。“现在,我是社区的‘流动观察员’,路上看到乱停车、垃圾乱扔等不文明行为,拍张照就能直接反馈上传到社区网格群。”任冬说,这种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让他从“社区过客”转变成了“家园主人”。
聚焦“一老一小”、关怀新就业群体、深耕文化宣传、做实日常服务……城宇社区各小区党支部始终以“群众需求”为行动坐标。正如城宇社区党委书记黎凯所言:“服务不在多,而在精准;民心不怕近,贵在贴近。把每一件小事办实办好,党支部才能真正成为居民‘家门口’的‘主心骨’。”
在城宇社区,这些扎根基层的党支部,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信赖,让每一个人都真切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记者 臧子青 通讯员 臧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