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联合验收组验收,成为7年来省内唯一新设立的保税物流中心,标志着宿迁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为区域产业升级、跨境贸易便利化注入强劲动能,也为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增添了又一生动注脚。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宿迁坚持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有力支撑,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着力做强对外开放载体平台,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开发区,成开放支撑
今年4月,省政府时隔7年再次启动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复工作,江苏宿豫经济开发区、江苏泗洪西南岗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全省共7家开发区获批,我市占2家。
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开发区强则经济强。宿迁始终把开发区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引领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出台《宿迁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0年)》,充分发挥开发区“三主一基地”作用。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宿迁已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10家。从空间布局来看,我市开发区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征,实现了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县域全覆盖;从主导产业来看,我市开发区已形成以加工制造、酿造(酒)等产业为核心,门类齐全、紧跟前沿的产业体系;从园区功能来看,我市设立了多种类型的开发区,针对性强、符合发展实际,有利于发挥区域经济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
开发区发展支撑作用发挥得如何?数据最有说服力。2024年,我市7家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以不到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57.5%的工业增加值、66.7%的工业总产值,贡献了9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的外贸进出口额和98.6%的实际使用外资额。
很显然,开发区在引导产业集聚、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开发区发展已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对宿迁高质量发展而言更显得尤为重要。
以新获批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例,江苏泗洪西南岗经济开发区从省委省政府重点帮扶的贫困片区成功突围,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将汇聚更多资源,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服务链“五链”协同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搭建更高质量平台载体;作为全省唯一一家以“互联网+商务服务”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江苏宿豫经济开发区将聚焦电商及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不断深耕数字经济等赛道,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近几年的考核结果来看,我们的开发区在‘国考’和‘省考’中成绩都很亮眼。”据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家国家级开发区近三年排名大幅提升,宿迁经开区累计跃升74位,进入全国百强;所有省级开发区排名均实现上升,4家进入全省50强。
眼下,宿迁正在谋划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上“松绑”,在人员管理和薪酬改革上“增效”,在整合优化和放权赋能上“提速”,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开放创新上“提优”,全力破解开发区体制机制制约难题,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
“零的突破”,变为新起点
在很长时间里,说起对外开放,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沿海地区。这些年,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越来越多的开放高地正在涌现。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此背景下成功建成,这一历史性突破使宿迁拥有了建市以来首个口岸开放功能载体。
宿迁地处江苏南北过渡区域,长期是省内唯一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的设区市,进口企业需要从其他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进口产品设备,从而增加了企业成本,导致一些重大项目难以落户,重大产业配套难,贸易、投资便利化均受影响,极大制约了开放质量和水平。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21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申建“自己的物流中心”。在选址上“精益求精”,选于运河宿迁港产业园,紧邻“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和宿迁港,坐落淮徐高速、新扬高速、宿淮铁路和徐宿淮盐铁路的交会点,区域“公铁水”资源丰富,具有先天交通区位和临港产业支撑优势,做到对外开放“先行一步”;在谋划上“全力以赴”,连续多年将申建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级层面高位推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交《关于推进宿迁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的建议》。
“经联合验收组现场查看和集体评审,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基础设施、监管和隔离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符合《保税物流中心基础和监管设施验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同意通过现场验收。”今年4月24日,海关总署、财政部等有关国家部委授权南京海关、财政部江苏监管局、省商务厅等部门联合验收,联合验收组组长、南京海关副关长谢国柱希望宿迁,以此次验收为契机,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功能载体优势,积极招引适合项目入驻,促进保税物流业务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迅速投用,宿迁还坚持超前规划建设。一方面,同步推进海关信息化系统建设,确保及时有效运营;另一方面,接续出台《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运营发展任务清单(2025—2027年)》,明确未来三年运营发展目标任务,引领保税物流中心高质量建设发展。
在此基础上,陆续与京东全球购、洋河股份等100余家企业签订意向协议,加快推动一批高质量、高引流、高效能项目入驻,服务企业国际货物保税、国内货物退税、货物流转、加工增值和跨境电商“1210”业务全面发展。
未来,宿迁将围绕“保税+”延伸产业链、培育临港经济、保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不断深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外贸稳增长、产业升级和区域供应链优化,奋力打造辐射苏北区域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走出去,世界在眼前
在刚刚结束的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宿迁110家优质企业集中亮相,凭借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完善的产品矩阵和全球化市场布局,赢得全球客商青睐。其中,家电、建材、家居等优势产品订单占比超过6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户需求显著增长,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在复杂多变的外贸环境下,宿迁何以开好外贸“逆风船”?“要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去年底召开的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鲜明提出“扎实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
为此,宿迁携手京东集团举办“2025京东京喜产业带发展大会”,同步启动“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组织300余家外贸企业与京东平台对接,上线家居用品、纺织服装等产品近5000款,助力拓销路、降成本、创品牌。
此外,宿迁科学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八项惠企措施》,细化八项举措,明确推进计划,推动“走基层大调研、面对面解难题”常态化、长效化。截至目前,累计走访企业100余家,梳理解决涉企问题超50项,支持企业以创新、用心、匠心转型突围。
创新,让宿迁制造走向世界。首次亮相广交会的亿茂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离子隧道式空气净化设备以99.99%的净化率和优于同行业80%的能耗表现,吸引了欧洲、日韩等地区采购商的强烈关注,纷纷留下意向订单,并相约到其工厂进行参观考察。
用心,让宿迁企业创造更多机遇。“从今年3月起,我们便在广交会线上平台发布画框、花架等新品,通过精准分析往届客户数据,提前锁定大批空白油画框与帆布框架采购需求,为线下展品布局精准‘导航’。”沭阳赛迪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邵丹说,通过定向追踪采购意向、智能匹配供需信息,公司成功收获40余位境外采购商订单。
匠心,让宿迁品牌大放异彩。以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企业以品牌展位全新姿态,携带三款新品亮相,在延续“绵柔口感”传统优势基础上,通过工艺升级打造更具国际适应性的产品矩阵,收获来自30多个国家采购商超200万美元订单。
“走出去,世界在眼前。”多家宿迁外贸企业表示,从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到商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再到京东等龙头企业牵头合作互利,这样强大的后援支持企业披荆斩棘、一路向前。(记者 马凌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